诊疗指南 骨髓炎

2025-10-08 999+ 16.5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orrhagic osteomyelitis)
[诊断标准]
1.病史
(1)起病急,有寒颤,高热。
  (2)部分病人有扭伤或挫伤史,部分病人有原发感染灶。
  (3)好发于 2~10 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4)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2.症状与体征
  (1)早期高热寒颤。
  (2)患肢疼痛,运动受限,继之则患肢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存在。
  (3)晚期患部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培养阳性率高。
  5X 线片 10~14 出现反应周后坏现
则死骨及骨包壳形成,再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 5 项,Ab-HIV+TRUST,须在 1~2 日完成。
2.胸透、心电、摄 X 线片,须在 2~3 日完成。
3.血培养,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试验,须在 3~5 日完成。
[治疗原则]
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计划]
1.全身支持疗法 输血、补液、降温、保护心脏功能等。
2.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 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应用 2 周。
3.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
4.软组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
5.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住院日数]
1.术前 7~10 日。
2.术后 7~14 日。
[疗效判定]
1.治愈标准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尚未形成骨膜下脓肿,经抗生素、钻孔、开窗引流
治疗,效果良好,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X 线所见无亚急性骨髓炎发展者
2.好标准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下形成脓肿,经切开引流、钻孔减压等
X 线所见已趋急性期,体温下降或正常,伤流脓不愈,仍需继续治疗
3.未愈标准 症状无改善发热、消瘦,X 线片显死骨形成。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ronic hemrrhagic osteomyelitis)
  [诊断标准]
1.病史
  (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
(2)有肢体期不愈的窦道皮肤溃溢脓时愈时现。
(3)有死骨从窦道流出。
(4)肢体的病理性骨折。
(5)性骨折,伤不愈或窦道

标签: #骨髓炎

摘要:

化脓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断标准包括:起病急、寒颤高热部分病人有扭伤史或原发感染灶好发于2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症状有高热寒颤、患肢疼痛肿胀压痛叩击痛明显、晚期红肿可抽出脓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培养阳性率高X线片可见骨膜反应阴影、骨破坏、死骨及骨包壳形成等;治疗原则为尽早控制炎症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治疗计划包括全身支持疗法、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切开软组织脓肿引流、患肢制动等。住院日数术前710日术后714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诊断标准包括:有急性骨髓炎病史、肢体长期不愈窦道或皮肤破溃溢脓、死骨从窦道流出、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口不愈等;症状有窦道、低热、患肢骨增粗变形、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X线片可见死骨、骨增生等影像;治疗原则是手术摘除死骨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计划包括多种手术方法。住院日数术前710日术后1421日。

展开>> 收起<<
诊疗指南 骨髓炎.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