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瘫诊疗方案分析、评价

2025-08-18
999+
36.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
患者病程在 60 天内的,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
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
分)÷治疗前积分]X 100% 。
痊愈:疗效指数≥85%;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
明显异常;
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
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
无效:疗效指数<30%.
2017 年度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
例数 有效 显效 痊愈 无效
有效率%
160
43 61 35 21
86.87%
26.87% 38.12% 21.88% 13.13%
疗效分析: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
160 位病人中,35 位为发病 24 小时内入院,且无糖尿病基础疾病,
患侧耳后疼痛不明显,针刺、艾灸结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
疗后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达到痊愈标准。38
位患者病程虽然在发病 24 小时内入院,但患侧耳后疼痛明显,经上
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23 位患者
发病 24 小时后入院,伴或不伴耳后疼痛,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
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43 位患者入院经上述治疗后面
部功能较入院时稍好转,疗效指数达有效标准。21 位患者入院后经
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无改善,无效。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
(2017 年度):
1.疗效总结评价: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
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急性期可较快控制
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方案中早期针刺取穴少、
刺激量小,减少了患者后遗面部痉挛的发生。
2.难点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
已完全控制,第八天后开始出现功能恢复,按 2017 年度诊疗方案中
规定至病程的 15 天才可以在面部予以电针刺激,患者面部功能恢复
较慢,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3.解决难点的思路及措施:经临床观察,90%的患者在病程第七
天症状已完全控制,60%的患者在病程第八天已出现面部功能恢复现
象。且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可以看到: 研究表明发病后 1-7d 应归于
急性期,8-20d 应归为静止期,通过学习文献研究结果,结合我科
观察研究,对面瘫不同病程过程的针刺治疗进行优化,在病程第二
周起: 配足三里(双侧),且从病程第二周起予阳白、四白、地仓、
颊车电针刺激,断续波牵拉,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且患者
感舒适为度,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中医临床研究 2013 年第 5 卷第 21 期,P31,《针灸择期
治疗周围性面瘫 68 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具体文献附后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8)
患者病程在 60 天内的,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
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
分)÷治疗前积分]X 100% 。
痊愈:疗效指数≥85%;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
明显异常;
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
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
无效:疗效指数<30%.
2018 年度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
例数 有效 显效 痊愈 无效
有效率%
132
35 47 35 15
88.64%
26.52% 35.60% 26.52% 11.36%
疗效分析:
本年度我科采用针刺、艾灸结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
并在病程第八天予面部穴位电针刺激治疗面瘫病。
在我科收治的 132 位病人中,35 位为发病 24 小时内入院,且无
摘要:
展开>>
收起<<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对病程在60天内的患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通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分为几个等级:痊愈即疗效指数需达到85以上患者面部功能完全恢复患侧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异常;显效疗效指数在50及以上同时面部功能有显著改善但可能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虽然文中未详细列出其他疗效等级(如有效、无效等)的具体标准但整体评价框架围绕疗效指数展开为临床评估面瘫病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量化的指标。这一评价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