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针灸学讲稿-绪论

2025-10-02
999+
20.49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和特点。
2.熟悉:针灸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3.了解:学习针灸学的方法。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
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具有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科学性强、经济安全的特点。千百年来一
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项目一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一、远古时期
1.针刺的起源‰针刺起源于远古时代。在原始社会,人类在艰苦的生存和劳动生产中,经常
发生损伤和病痛,因而会不自觉地用石片叩击痛处,或放血或排脓,以此来缓解病痛,这
样的小石片经过古人的加工打磨,称为“砭石”,又叫“针石”,是最早的针刺工具,由此就形
成了一门古代的针灸医术。
2.灸法的起源‰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明和使用以后,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身体的病
痛经过火的烘烤后感到舒适且可减轻,因而从各种施灸材料发展到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艾
灸。
二、先秦两汉时期
1.针灸学的理论奠基‰先秦两汉是针灸学奠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973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
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篇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
《阴阳十一脉灸经》,书中记载了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灸治的方法。
在此时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问世,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对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治疗原理进行了较全面而系
统的论述,其中以《灵枢》所载内容更为详尽,故后世又将《灵枢》称为《针经》。此书
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成书晚于《内经》的《难经》,以阐明《内经》思想
为宗旨,对奇经八脉和五行学说与五输穴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解释,并提出
了八会穴,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2.针灸学的临床应用‰秦时期的扁鹊运用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据《周礼疏案》记载:
“扁鹊过虢境,见虢太子尸厥,就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韩诗外传》也有
“扁鹊砭针砺石”的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曾言:“若人能养慎……即导引吐纳针灸
膏摩……”便能养生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疗法的理论化、系统化,标志着针灸学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学
科,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三、魏晋时期
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将《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去其重复,择其
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确立了349 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方法、针灸宜忌和
常见病的治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
结。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录医方 109 条,99 条为灸方,其妻鲍姑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位女灸疗家,尤擅长用灸法防病治病。
四、隋唐时期
1.针灸教育‰隋代,国家有组织地开展针灸方面的教育,至唐代更具规模化、正规化,唐太
医署负责管理针灸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其中“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一人,
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滑、涩,又以九
针为补泻之法”。
2.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用五色绘制了“明堂三人图”,
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
3.首创阿是穴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唐代医家孙思邈首创了阿是穴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至
今仍被临床所常用,同时主张用灸法防病,强调针、药、灸治病的重要性,使灸法盛行。
五、宋时期
1.政府设置教育机构‰宋代继唐以后建立了更为系统的针灸教学机构,设立针科、灸科,非
常重视开展针灸教育。北宋王惟一重新考证明堂经穴,于公元 1026 年撰《铜人腧穴针灸
图经》,考证了 354 个腧穴,全书雕印刻碑,由政府颁布实施。次年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
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开创了针灸模具直观教学的先河。
2.提倡灸法防病保健‰南宋王执中于公元 1220 年著《针灸资生经》,提倡和重视灸疗及压
痛点的诊断与治疗作用,此期灸法防病保健盛极一时。
六、金元时期
金元时期,国家医学机构中没有设置针灸专科,但针灸的发展也非常令人瞩目。元代滑伯
仁著《十四经发挥》,系统阐述了十四经循行及有关腧穴,对后人研究经络很有益处。此
时期子午流注针法的兴起,使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更趋系统和完善。
七、明时期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昌盛时期。名医辈出,理论进一步深化、系统和透彻,针
灸学专著颇丰。国家非常重视针灸学的教育,太医院设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其中针灸为
十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期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丰富的总结,其内容丰富且精辟,特别是对针灸歌赋记载硕丰,直到
今日仍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并被译成英、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影响
深远。其他如徐凤的《针灸大全》、汪机的《针灸问对》、陈会的《神应经》、高武的
《针灸聚英》、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等,诸家各有所为,促进了针灸学的昌盛和大发
展。
八、清时期
清代,统治者极不重视针灸,太医院未设针灸专科,但是针灸疗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
任,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此期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是李学川于公元 1817 年撰成的《针
灸逢源》,此书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用,完整地列出361 个经穴。
九、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其政府推崇西医,企图取缔中医,中医受到很大冲击。由于广大群众相信
并且欢迎针灸治病,针灸仍在民间得到广为应用和流传。许多针灸医家为保存和发展针灸
学这一祖国瑰宝,自发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学教育,活跃了针灸学
的学术氛围,对针灸学得以延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多项
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的措施,使针灸学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景象。
1.针灸教育正规化‰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医院校、中医院和中医药研究机构,针灸学成为
中医院校学生必修课程,针灸科是中医院必设的科室。各层次中医院校先后建立了针灸系,
使用了全国统一的针灸学教材,并开展了针灸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逐渐形成了针灸
学教学、医疗、科研的完整体系。
摘要:
展开>>
收起<<
绪论【学习目标】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针灸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3.了解:学习针灸学的方法。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具有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科学性强、经济安全的特点。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项目一针灸学的发展简史一、远古时期1.针刺的起源 针刺起源于远古时代。在原始社会,人类在艰苦的生存和劳动生产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因而会不自觉地用石片叩击痛处,或放血或排脓,...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