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针灸学讲稿-经络腧穴总论

2025-10-02 999+ 6.99M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络腧穴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的功能;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定位方法。
2.了解:经络学说;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项目一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中大的直行的主干,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络”有“网络”的含
义,是经络中细小的分支,纵横交错,有如网格,分布于人体的浅表部位。经络“内属于腑
脏,外络于肢节”,纵横交错地遍布全身,是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循行分布与脏腑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及无计其数的孙络、浮络等。经络
系统的组成见表 2-1
2-1 经络系统组成
(一)十二经脉
1.命名¤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定。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为手六经和
足六经。根据中医理论,内属阴,外属阳,脏属阴,腑属阳,因此属于五脏和心包,循行
于人体前侧、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于六腑,循行于人体后侧、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十二
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2.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有特定的联系,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因此十二
经脉有明确的脏腑属络和表里关系。经脉直接归属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而与之相对应
表里联系的脏或腑称为“络”。阳经属腑络脏在表,阴经属脏络腑在里。如手太阴肺经属肺
在里联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在表联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在表联络脾;足太阴脾
经属脾在里联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在里联络小肠;手少阳小肠经属小肠在表联络心;足
太阳膀胱经属膀胱在表联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在里联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在里
联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在表联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属胆在表联络肝;足厥阴肝经
属肝在里联络胆。由此可见,互为表里的脏腑与经脉在生理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发生
病变时也可相互影响,临床治疗时可相互为用。
3.循行走向特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特点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言:“手之三阴,
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4.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末端交
接;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末端交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
末端交接;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侧端交接;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在足
大趾外侧端交接;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端交接。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手
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
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5.分布概况¤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头面、躯干和四肢,其分布概况如下。
1)头面部 阳经皆上达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侧头部;手
太阳经分布于颊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后头及头顶部。
2)颈项部 以面部为前描述,前正中线为任脉,从前向后两侧依为足阳明胃经、手
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后正中线为
脉。
3)躯干部 手三阴经在胸部的分布是手太阴经在上胸部外侧,手厥阴经在旁,手
少阴经在下。手三阳经在部的分布是手阳明经在前,手少阳经在上,手太阳经在
肩胛。躯干前正中线为任脉,向两侧依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
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躯干后正中线为脉,向两侧依为足太阳膀胱经1侧线、2
侧线。
4)四肢部 上肢手三阴三阳经的分布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掌侧面,以手指为前、
小指为后的体位描述,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手三阳经
分布于上肢侧,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足三
阴三阳经的分布为:下肢外侧前趾外侧端为足阳明胃经,外侧中间及4趾外侧端
为足少阳胆经,外侧后及小趾外侧端为足太阳膀胱经;下肢内侧前为足太阴脾经,内
摘要:

经络腧穴总论【学习目标】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的功能;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定位方法。2.了解:经络学说;特定穴的临床应用。项目一经络总论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中大的直行的主干,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络中细小的分支,纵横交错,有如网格,分布于人体的浅表部位。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纵横交错地遍布全身,是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循行分布与脏腑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临床...

展开>> 收起<<
(高职)针灸学讲稿-经络腧穴总论.docx

共34页,预览1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