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2025-10-01 999+ 13KB 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 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有 X线所见的骨
关节炎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
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
         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了讨论。 一、 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骨性关节炎的
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
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
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
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1)。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
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
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
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
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 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
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2    )。 许多研究发
现,遗传因素在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以 Hebarden 结节为突出
表现的患者存在 4q26-q277p15-p21 Xcen 基因的连锁不平衡。II 型前胶原
COL2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骨性关节炎有关。此外,IV 型、V型、VI 型胶原及 COL9A1
基因突变均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3)。这些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不同骨性
     关节炎个体的发病,但是对其参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尚少。 二、 骨性
   关节炎病变进展的机制 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
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一方面,软骨细胞
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 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
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
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
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
坏。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
胞及滑膜的 IL4IL10 及和 IL13 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
炎性细胞因子 IL1 的作用减弱(4)。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
   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近几年的研究提示,骨性关节炎患者
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复现。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
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生因子(PDGF),胰岛
 因子 (IGF- I  化生因子 (TCF-b 的水平升高(5)。这些因子与基质有
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
这些生因子水平的升高同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组织
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 等生因子产生增多。BMP-2 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复作
用,但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IGF-1 等的促软骨复作用
受到其受体或结蛋白的抑制。因此,上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保复作用并不能
   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展。 软骨细胞活化及软骨下骨微骨折等病变的结主要导致致炎性
及生因子的产生增多和炎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减少。同,这些炎性成份还可引起关节
磷酸钙的形成。这些致炎因子及结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
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
炎病变的发生。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标签: #关节炎

摘要: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岁以上人群超半数有X线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炎性病变。研究表明本病非仅由软骨退行性变所致。骨性关节炎诱发因素多样: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压力和摩擦损伤是主要诱因直接压力可激活关节软骨细胞引发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蛋白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异常也是诱因之一反复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微骨折及关节软骨生物力学和代谢变化;遗传因素在部分患者发病中也发挥作用如特定基因连锁不平衡和基因突变与骨性关节炎有关。骨性关节炎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水平减低有关。病程早期虽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保护和修复现象但生长因子作用有限不能阻止病变进展。最终炎性因子及结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损伤促进炎性或破坏性因子产生出现骨性关节炎病变。

展开>> 收起<<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doc

共1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