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络与腧穴-创新发展与学习指导

2025-10-01 999+ 422.13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创新发展与学习指导
任务一
经络与腧穴的实质研究
【学习目标】
了解经络与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经络的实质假说有哪些;腧穴现代研究的方向及腧穴生
理物理特性有何特点。
一、经络实质的假说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目前,经
络现象已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广泛认同,“现象是本质的显现”,经络现象亦是经络本质
的显现,从经络现象入手开展经络实质的研究无疑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
来,国内外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发展态势,其面涉及物理、神
经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学者提出了许多假说,例如脉管说、
中枢兴奋扩散说、外周动因激发说、周围神经说、二重反射假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反
射假说、第三平衡系统假说、经络的骨骼肌链假说、“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假说、能量共振
传输系统假说、筋膜学说等等。现将各类假说分为五类进行探讨,概述如下。
知识链接
经络现象:经络现象是指沿古典经络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感觉传导和感觉障碍以及可见
的皮肤色泽和组织形态变化等现象。“循经性”是各种经络现象的共同特征。经络现象一般
是针刺、艾灸、推拿及电脉冲等刺激作用于经穴后而产生的,也可在机体某种病理状态下
自发地出现,有时,还可经入静诱导和意守丹田等气功锻炼而被诱发出现。经络现象的出
现机理非常复杂,但各种经络现象从感觉到形态的多个侧面,反映出古代记载的经络路线
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可见的经络现象,持续时间,客观性,形象、观、生动地显
人体“的经络”。
论”的学者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指人体中的各种体,经络是已知的脉管或腔
性结构,是某种化学物质沿经络传的结。例如,早期的“脉管说”认为,经络与淋巴
管和管有密切关系。有些经脉的某些循行路线与管的分布相似,例如,手太阴肺经沿
静脉分;手少阴心经沿动脉和静脉分等。为观经络与淋巴管的系,上海
药大学在胎儿尸上注碳素墨水以显示淋巴管,发现在少商处注入的墨水沿皮下
管到第一骨内侧面后,经腕部桡侧,至肘部肱腱桡侧,再斜至腋淋巴
结。其路线与手太阴肺上肢部的循行一外,卢六沙提出了经络物质构成模型,认
为经络一生命间的体环境,其要物质构于临界浓度附近的溶致液晶
神经论
有人认为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现,独立的经络结构。根据作用机
同,神经论分为中枢神经扩散说、自神经反射动说、周围神经说、二重反射假说等。
“周围神经说”学者认为,经络与周围神经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发现,在穴位或近,
常有神经干或较大的分支通过。显微镜证明位处的各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神经和神经。手太阴肺经沿外侧皮神经、前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及神经分
足太阳膀胱经沿腓肠神经、后皮神经分;手厥阴经沿中神经分等。而在经
弯曲部位常有相应神经结构分,如膀胱经在骶部弯曲,其中由上髎至穴的
一个弯曲相当神经后外侧的第一神经,而从小肠俞到白环俞的一个弯曲相当
神经的第二神经
知识链接
二重反射假说:于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假说是汪桐1977 年提出的。汪氏认为,针刺
时,一方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通常的反射效应即长反射;一方面,
针刺部位局部组织的损伤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便引起
局部反射;而在针刺过程这两种反射同时出现。例如,器官功能的神经调节通过
短两种反射形实现,化系统功能动的调节这两种反射的典例子。汪桐认为,
针刺产生的反射可通过神经丛或神经相互作用,刺激一个反射的发生,反射
相继触发,向一的方向推进,从而引起循经感传现象。在一系列局部短反射相继激发的
过程中,一个反射环节所引起的兴奋,可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上升为意识。各个
射在大脑层上相应表区依次连接,便可形经络在大脑层上投影图
蛋白论
周知,细胞是生命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持“蛋白论”的学者
认为,在细胞存在与经络现象密切相关的“经络蛋白”,而经络是“经络蛋白”为
分而形的能带结构。“经络蛋白”同其液晶特性的细胞膜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一
变构,有序排列相互耦联,共同组经络信息、能量的传转换体系,作为细胞
内外系的导,引起相应细胞结构、机能及代状态的变化,形多因、多层次
多功能的动态调节系统。
(四)能量论
这里的能量,要指电磁波声波等物理性能量,而非细胞能量代中的化学能。有人从
量子学角对经络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经络是一系放频率相同的细胞的。
些开放频率相同的细胞原始胚胎的结根据协同学理,它们了有化结构
——经络。经气的实质是电磁波、能量等信息的传导。李定忠等学者低温超导量子
,观针刺穴前后脑磁图和经穴磁图变化。通过高磁场脑功能扫描仪探讨经
络传导与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发现针刺和感传过程均引起脑功能变化,提出了经络的
实质是“电与电化学振的循行”假说。
筋膜论
近年来,筋膜论逐渐成为经络实质研究的一个点,认为经络存在于筋膜结组织。
医科原林教授提出了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筋膜系统,即遍布全身的结组织筋膜
支架,以筋膜内干细胞为中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与作用下,使生物较长
生命周并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分子扩散、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身免疫
调节细胞组织复等环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通过对人体的筋膜结构进行分、标
记和三,显出筋膜在人体内部所软支架。进而研究国标人体 14 经络
362 个穴的进针部位和手,发现人体穴的针刺部位均位于筋膜的层次认为,
人体筋膜支架是经络的解学基础,其中“穴”是富含神经感受细胞而能产生
生物信息的结组织聚集处,“经脉”为“穴”间有解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
结构。
二、腧穴的现代研究
腧穴研究是针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腧穴现代研究的资料非常丰富包括
穴形态结构研究、腧穴生理物理研究、腧穴病理反研究、腧穴刺激效应研究等。多
究侧重于腧穴形态结构研究,腧穴与非穴某穴与现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腧穴的形
态结构研究初步表明,穴是神经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组织穿经骨、肌筋膜围
孔道脊神经及其体中交汇部位。本腧穴生
理物理研究作一
特性
国内许多研究开展了量的穴的研究作,基本了穴阻抗特性。在
1700 身上检测到的 690 多个导点的分与经穴部位大致相用皮肤电阻抗检
机系统对人体皮肤点分检测果表明,皮肤点基本是循经分的。对
家兔“内”穴皮肤电及其的观,穴皮肤电于非穴
麻醉死亡均不变穴区低特性。对前后“三”等穴电变化及对其
的观察表明,穴动存在定关系,
特性
皮肤导电性能量,常是指一个电于皮肤点时皮肤导电量皮肤电的变化;
而穴皮肤电量,一般是指在有外时从皮肤导出电流或皮肤电的变化。多
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穴皮肤电位较非穴位高机体同机能状态而发生
变化。Dumitrescu 测得的皮肤电周围非穴皮肤26mVBrown 等发现
在人体上臂出分于各经脉线18 个穴管受同,但各穴分
相似,其皮肤电242mV。中国中医研究将多分别
和非穴位上测试,结70%的穴皮肤电位明于非穴
)超微特性
人体体体可向外发射超微弱冷光。对 144 人的 139 个穴278 个非穴点的 10000
超微光测试:穴的发强度均明于非穴点;特穴与非特穴的发
强度也有差异、输、经、、络、、下穴等特但显于非穴
点,而于非特穴;同类穴的发强度又别,、输、和下
穴的发强度明于其穴。健康穴的发强度明四肢部的其经穴,
上肢经穴的发强度高于下左右经穴的发强度基本同,三经和三经经穴
的发强度也基本同。可见,腧穴与非穴点及与同腧穴超微强度上具
性。
(四)射特性
人体的射可反映人体全身的代变化。国内外研究者在方面开展了许
多研究。胜助等在 50 2036 健康男子的部位拍摄
全身照片 2万张,发现穴位部位温度其周围组织0.51.0℃。有学者在
8名健康子的发现有周围0.51.0℃高温点和高温线,它们中一
在的部位与穴的分并且发现高温点的置恒变,其传导
周围组织有学者外线技术通过温清楚经穴部位,经
穴在体2mm。可见,腧穴的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
经络与腧穴的现代研究成果,从是进的、有意的,但有些结论
争议,有进一步证实。们相信现代科学的发展,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
下,用现代科学的技术,从经络与腧穴的实质。
《黄帝内经·问》经络论第五
黄帝问曰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青黄赤同,其何也?岐伯:经有常
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白、肝青脾黄肾黑
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其经乎?岐伯曰络之色其经,络之色
变无常,时而行也。则凝泣凝泣则青黑则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
之无病。五色见者,帝曰
复习思考
1.经络与腧穴的实质是什么,现代研究的路是什么?
2.查找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资料,分组开展讨论,经络实质假说的研究进
摘要:

创新发展与学习指导任务一经络与腧穴的实质研究【学习目标】了解经络与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经络的实质假说有哪些;腧穴现代研究的方向及腧穴生理物理特性有何特点。一、经络实质的假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目前,经络现象已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广泛认同,“现象是本质的显现”,经络现象亦是经络本质的显现,从经络现象入手开展经络实质的研究无疑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发展态势,其面涉及物理、神经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学者提出了许多假说,例如脉管说、中枢兴奋扩散说、外周动因激发说、周...

展开>> 收起<<
(高职)经络与腧穴-创新发展与学习指导.docx

共13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