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络与腧穴-阳维脉与阴维脉识别及应用

2025-09-30 999+ 590.69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阳维脉与阴维脉识别及应用
【学习目标】
掌握维脉的循行分布、功能。
熟悉维脉的病候。
了解本经交会腧穴。
阳维脉起于“诸阳会”,联络诸阳经以通督脉;阴维脉起于“诸阴交”,联络诸阴经以通任脉。
维,含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难经》杨玄操注:“维者,维持之义也。此脉为诸脉之纲维,
故曰维脉。”
一、循行分布
(一)阳维脉
【原文】
《素问·刺腰痛》: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踹下间,去地一尺所_[1]
《难经·二十八难》:阳维起于诸阳会_[2]也。(图 3-18
【注释】
[1]去地一尺所:指离地一尺许,当阳交穴所在,为阳维之郄。杨上善《太素》注:“阳维
诸阳之会,从头下至金门,阳交即是也。”
[2]诸阳会:指阳维脉与各阳经的交会穴。张飞畴注:“诸阳皆会于头。”
【语译】
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于小腿的下面,距离地面一尺许的部位(阳交穴处)。
阳维脉起于各阳经交会之处(头肩部各穴)。
据《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载述,阳维脉的循行可归纳为:起于诸阳经交会处,
各穴分布在小腿外侧和头肩外侧,在后项部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穴。
摘要:

阳维脉与阴维脉识别及应用摘要本文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维脉的循行分布、功能熟悉其病候并了解交会腧穴。维脉含维系、维络之意《难经》杨玄操注其为诸脉之纲维。一、循行分布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合于小腿下距地一尺许(阳交穴处)起于各阳经交会处(头肩部各穴)循行分布于小腿外侧和头肩外侧后项部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穴。阴维脉:刺飞扬之脉部位在内踝上5寸足少阴前与阴维脉交会(筑宾穴处)起于各阴经交会处(腹部及胁旁各穴)循行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腹部第3侧线颈部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二、功能与病候功能:阳维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阴阳维脉互相维系调节气血盛衰。病候: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动作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病证见寒热、头痛等;阴维病证见心腹、胸胁痛等。三、交会腧穴列举了阳维脉、阴维脉交会的具体腧穴。复习时可制作本经循行分布示意图归纳交会腧穴明确阴维脉和阳维脉的郄穴。

展开>> 收起<<
(高职)经络与腧穴-阳维脉与阴维脉识别及应用.docx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