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络与腧穴-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

2025-09-30 999+ 4.08M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
【学习目标】
掌握本经脉循行和常用腧穴(瞳子髎、听会、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
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的定位、主治
和刺灸注意事项。
熟悉本经脉的主治概要。
了解本经的络脉、经筋、经别及其他腧穴。
一、足少阳经络
(一)足少阳经脉
经脉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g[1],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
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g g,下加颊车g[2],下颈,合缺盆,以
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g[3],横入髀厌g[4]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g[5],出膝外廉,下外辅骨g
[6]之前,直下抵绝骨g[7]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g[8]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g[9]。(图
2-106
2-106 足少阳经脉循行示意图
【注释】
[1]头角:当额结节处,一般称额角。
[2]下加颊车: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
[3]毛际:耻骨阴毛部。
[4]髀厌:即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在其旁。
[5]髀阳:大腿外侧。
[6]外辅骨:腓骨。
[7]绝骨:腓骨下段低凹处。
[8]大指歧骨:第 12跖骨。
[9]三毛:足大趾背短毛。
【语译】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额角部,下行至耳后,沿颈项部至肩上,下入缺盆。
耳部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行经颊车,由颈部下行,
与前脉在缺盆部会合,再向下进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再沿胁肋内下行至腹股
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
其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
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第 4趾外侧端。
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 12跖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出趾背毫毛部。
经脉病候
【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g[1],体无
膏泽g[2],足外g[3]反热,是为阳厥g[4]
是主骨所生病g[5]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g[6],汗出
振寒,,胸胁、肋、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前,及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
[1]面微有尘:形容色灰暗好像蒙有尘
[2]膏泽:脂滑润泽之意。
[3]足外:指下外侧,经脉所过部位。
[4]阳厥: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上善注:少阳厥
[5]主骨所生病:张介宾说苦,苦走骨,胆主骨所生病。骨为,其质刚,胆
为中,其气亦刚,胆病则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
[6]马刀侠瘿:瘰疬生在颈项腋下部位。
【语译】
本经变化表现为下的病苦,频频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部像蒙
着微尘,脂润光泽,下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
麻木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方面的病头痛,痛,目外眦痛,骨上中肿痛,
腋下肿,马刀侠瘿”等;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
腿腓骨下段、外踝前,以及骨节痛,足第受限
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
2.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
3.神志病、热病:癫狂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胁痛,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足少阳络脉
【原文】
《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则厥;虚痿躄g[1]不能起。之所别。(图 2-107
摘要: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学习目标】掌握本经脉循行和常用腧穴(瞳子髎、听会、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注意事项。熟悉本经脉的主治概要。了解本经的络脉、经筋、经别及其他腧穴。一、足少阳经络(一)足少阳经脉经脉循行【原文】《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 [1] ,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 [2] ,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

展开>> 收起<<
(高职)经络与腧穴-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识别及应用.docx

共22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