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

2025-09-29 999+ 21.83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M80.5/M8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年,
第 1 版),《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005 ) 。 《 原 发 性 骨 质 疏 松 症 诊 疗 指 南
(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7)。
1.已有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史;
2.能 X 线DXA髋或
端 1/3 处骨密度 T 值≤-2.5;
3.骨量低下(-2.5<T 值<-1.0),且合并肱骨上段、前臂远端、骨盆
脆性骨折。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年,
第 1 版),《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005 ) , 《 原 发 性 骨 质 疏 松 症 诊 疗 指 南
(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7)。1.基础
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2)基本骨营养补充剂(钙剂、维生素 D 类)。
2.药物治疗
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或者骨量低下(-2.5<T 值<-
1.0),经 FRAX®工具计算计算出未来 10 年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主
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可采用以下药物治疗。
(1)抑制骨吸收药物。
(2)促进骨形成药物。
(3)其他机制药物。
(4)中成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M80.5/M8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红细胞沉
降 率 、 24 小 时 尿 钙 、 磷 、 镁 、 肌 酐 、 血 甲 状 旁 腺 激 素
(PTH)、25(OH)D、空腹血清Ⅰ型N-端前(P1NP),空腹血
Ⅰ型胶原 C-肽交联(S-CTX)、血
(3)X 线胸片、腹部超声
(4)、腰椎、骨盆及可骨折骨骼 X 线检查。必要时可行颅骨、
四肢骨 X 线
(5)双能 X 线骨密测定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
1/3 骨密度。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镁、1,25(OH)2D、骨钙素、骨特性碱性磷酸酶
(2)性腺激素。
(3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者可选择
定电尿免疫固或尿本周蛋白、血尿定量、骨
检查功能总皮24 小尿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自身免疫抗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2)基本骨营养补充剂
钙剂荐每荐摄入量为 10001200mg,营养调显示
我国日膳食约素钙 400mg因此平均每日剂的素钙
充量为 600800mg
维生素 D:推荐剂量为 8001000IU(2025μg)/d
2.药物选择
(1)抑制骨吸收药物
酸盐类(阿仑膦)。
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
③ 选择激素体调剂(SERMs)(雷洛昔芬)。
④ 绝经激素治疗(激素补充或激素补充疗法)。
⑤核因子 kappa-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剂。
(2)促进骨形成药物(人 PTH134 )。
3 D 及
)、四烯萘醌雷奈锶等
(4)中药:骨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
(八)出院标准
明确诊断,治疗无严重良反应。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检查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或其他骨骼疾病,则退出本路径。

标签: #骨质疏松

摘要:

20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摘要本文阐述了2021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为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M805M815)的患者。诊断依据参考了多部权威医学著作包括《协和内分泌代谢学》《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以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等。诊断标准主要有:患者存在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史;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定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等部位的骨密度T值25;存在骨量低下情况(T值在10至25之间虽未达诊断标准但提示有风险)。该临床路径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提供了明确指引。

展开>> 收起<<
20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docx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