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2025-09-28
999+
22.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 完整
版)
摘要
2020 年,新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发布。现主要针对 MM 初
始治疗的一些要点进行阐述。在当今大量新药问世的年代,自体造血干
细胞移植仍然是 MM 患者的首选治疗。对于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
新版指南推荐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为
主的方案,并强调了早期移植的优势、二次移植的地位及老年患者移植
的适应证。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诱导治疗,除适合移植患者的方案
外,也可选择马法兰联合新药的方案。在维持治疗方面,推荐选择新药
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至少 2 年。
一、新诊断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首
选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初始治疗分为适合移植和
不适合移植两大方向。新版指南强调了即便在目前大量新药问世的时代 ,
对 于 适 合 移 植 患 者 自 体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仍然应作为首选。同时指南强调了医生对患者
整体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对于拟行 ASCT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
言,一旦启动治疗,须告知移植的步骤和获益,使患者配合完成以 ASCT
为主的整体治疗(诱导-ASCT-维持)。
为什么目前 MM 新药层出不穷、疗效显著,ASCT 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首
选治疗?回顾 MM 治疗发展的历程,MM 的治疗大致经过了 4 个阶段,
即传统化疗时代(1968—1999 年)、第 1 代新药时代(1999—2012
年)、第 2 代新药时代(2012 年—)和单克隆抗体时代(2015 年—)。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以 MP 方案和 VAD 方案为代表的化疗开始了传
统 化 疗 年 代 。 但 MP 、 VAD 方 案 的 总 体 有 效 率 ( 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3%。因此,
国外研究者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细胞毒药物组合方案,希望进一步提高
MM 患者的疗效,但均未能如愿。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尝试大剂量马法
兰(high dose melphran,HDM)序贯 ASCT[1],获得了理想的疗效。
1996 年 IFM90 首次比较了 ASCT 与传统化疗的疗效,发现 ASCT 组的非
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和 CR 率、7
年无事件生存( event free survival , EFS)和总体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组[2]。此后多个研究均证实,
ASCT 可使患者生存期平均延长约 12 个月。基于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
ASCT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自 2003 年以来,ASCT 开
始被 美 国 国 家 综 合癌 症 网 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作为适合移植患者的一线推荐方案[3]。
以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等为代表的第 1 代新药为 MM 的治疗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新药的出现,诱导治疗的缓解率显著提高,
由于其疗效可以与传统时代的移植近期疗效相媲美,有些专家开始质疑
移植的必要性。针对这一质疑,4 个临床试验分别进行了新药诱导后序贯
ASCT 与持续含新药方案治疗的疗效比较[4,5,6,7]。这4 个临床试验均显
示在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方面,ASCT 组优
于持续新药治疗组。OS 在含来那度胺方案序贯移植组优于持续新药组;
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方案的试验中,尚未显示出优势,但由于微小残留
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率在 ASCT 中高于持续新
药治疗者,预测 OS 在 ASCT 组占优势。因此,2020 年美国NCCN指南、
2017年欧洲的ESMO 指南及 2013 年梅奥中心指南中均明确指出:在第
1 代新药时代,ASCT 仍然是适合移植初治 MM 患者的一线选择。
2012 年开始,第 2 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第 3 代免疫
调节剂帕马度胺等相继问世,这些新药进一步提高了 MM 患者的缓解深
度。在第 2 代新药时代,ASCT 是否还是适合移植新诊断 MM 患者的首
选?FORTE试验比较了KRd诱导治疗后序贯 ASCT 和持续 KRd 巩固治疗
初治 MM 的疗效[8]。结果显示ASCT 组和 KRd 巩固治疗组在维持前的
MRD 阴性率并无差别(58%比54%)。但维持治疗 1 年后,在修订的国
际分期体系(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Ⅱ/Ⅲ
期的患者中,ASCT 组的 MRD 持续阴性率显著高于 KRd 巩固治疗组
(90%比 72%,P<0.05)。而且,在 R-ISSⅡ/Ⅲ 期的患者中,ASCT 组
患者在 18 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 KRd持续巩固治疗组(11.95%比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0年新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发布针对MM初始治疗要点阐述如下:1适合移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仍是首选。新版指南推荐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诱导方案强调早期移植优势、二次移植地位及老年患者移植适应证。65岁以上体能状态评分FIT的患者ASCT可作为首选肾功能不全不再是ASCT禁忌证大剂量马法兰(140200mgm)仍是最佳预处理方案。2不适合移植患者:治疗前需综合评估新版指南推荐除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方案外还可选择MPV、MPT、MPR等方案一般24个疗程时需评估疗效MP方案不再作为初治推荐方案应尽量争取更深层次缓解。3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可选择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药物维持时间需2年或以上高危患者主张用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