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病证诊疗篇

2025-09-28 999+ 156.77KB 6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病证诊疗篇
第一节 咳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咯痰的一种症状。
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难
截然分开,统称咳嗽。
《内经》最早记载咳嗽的病名,并对其病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作了较
统的论述。如《素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素
咳论》中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
功能失调影响于肺亦可致咳,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对后世咳嗽的辨证论治有深
影响。关于咳嗽的治法方药历代均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至今
为临床应用。介宾《景岳全咳嗽》:“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对咳嗽的辨证分型具有提
纲挈领的作用。清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
温润、凉润治咳之法;针对新久咳嗽提出“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
不锐,方可涩之”等六条治咳之禁,至今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病在临床上需与肺胀、哮病相鉴别:肺胀多有咳、喘、哮等长期不愈的病史,咳嗽是
胀的主要症状之一,在咳嗽的同时,伴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目紫
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哮病发病过程中也会兼见咳嗽,但以哮喘为其主
症状,主要表现为中哮有声,呼吸促困难,甚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迅速
西医学中慢性管炎管扩张、咳嗽变异喘、肺结等以咳嗽为主
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咳嗽可分为外感、内伤。外感咳嗽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
内邪肺。凡外感、内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肺气宣降失,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1.外感 般认为,六外邪,在肺的外功能减弱或失调的况下,均可虚或口鼻
,或从皮毛侵,伤及肺系使肺气不清,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引起咳嗽。《河间六书
咳嗽论》“、燥、湿、火六气,皆令人咳嗽”时主气的不同
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别,其中燥关密切临床
风热、燥邪咳嗽较为多见,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为主”之说,
多。
2.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肺,可分为肺脏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种。
肺脏常由肺系多种迁延愈,阴伤肺的主气功能降无
致肺气上逆为咳。肺阴失于清润,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而痰肺气
引起咳嗽气
他脏及肺
湿蕴甘厚
健运,不布水谷精酿湿,上于肺,痰气,肺气不清,宣降失发为
本病,此即,肺为痰之”之谓。如痰湿肺,久蕴化热肺,
可表现为痰咳嗽。
)肝互制人体
气机正常因情志抑失条,气机不火,火气上逆犯肺,肺
气不清,肺失降,致咳嗽,称为“刑金”。
咳嗽病位在肺,多为外内伤两大因素引起外感以六为主,其他如烟雾
味刺咳嗽;内伤多无论于肺他脏之病于肺
均可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咳嗽。如《医学咳嗽》所说:“是咳嗽不止于肺
而亦不离于肺也。”同时外感、内伤亦可相影响,交互致病。
辨病思路】
咳嗽见于呼吸系统病,如急性管炎慢性管炎管扩、肺
变异性哮喘、肺结、肺癌和纤维化等。
1.-管炎 多见于气候之时,因外感发。表现为咳嗽、咯痰或无痰,胸
线检查正常或见肺增粗
2.慢性支管炎 多因咳嗽反复发作而,一般每年发作 个月,至少连续两年,肺功能
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 线检查可无异常表现,或肺增粗紊乱
3.管扩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吐脓和反复病多在儿童和青年。胸部 线
现为轨道征阴影。
4. 多因病原微生物引起,表现为咳嗽、发寒战等症。血常规检查,可白细
胞增多或降,胸部 线多见状实影。
5.肺结 多因枝杆菌引起,表现以咳嗽咳为主,痰中带血或咯,伴低热
后或傍晚晨起消退乏力痰中找到肺结病的主要
,但线检查是肺结病发现诊断的主要之一。根据临床类型不同
多种表现。
6. 为肺部恶性,表现为因不明的咳嗽,为刺激性咳,病程较长,咯痰,痰
带血,胸消瘦。胸部 线检查可见肺部实质性不张。组织
诊。
7.间质纤维 因不明的肺质性疾,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呈进行性
呼吸困难。胸部 线显示双状阴影,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8.咳嗽变异哮喘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灰尘油烟气等容易诱发咳嗽,人过
史,对抗生素治疗无管激试验可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咳嗽的治疗应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病程恶寒、发
等肺表证,一于邪实。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反复作,病程长,多为虚实
,本实。治疗上外感咳嗽应据风燥之不同治;
内伤咳嗽,以实为主者,治止咳,本虚为主者,治虚,同时
出发,意肝的调节。临证见咳止咳,以影响痰液排出并掩盖病情。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声重,气咽痒,咯薄色鼻塞肢体酸楚
,无等表证,舌苔薄浮或浮
治法:,宣肺止咳。
方药合止。咳嗽较甚者枇杷止咳者,加牛
蒡子蝉蜕祛鼻塞声重者,通鼻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咯痰,痰黏稠恶风身热流黄
等表证,舌苔薄黄滑数
治法:,宣肺止咳。
方药咳嗽甚者加前贝母宣肺气,痰止咳;
音嘶蒡子参清内盛者,加黄
3.燥伤肺证
症状,无痰或连成,咯痰不,或痰中喉干
燥,口干鼻塞微寒身热等表证,
小数
治法: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较甚者,冬、玉竹阴;痰中带血者,地黄
燥证见,兼有恶寒舌苔
杏苏散加
二、内伤咳嗽
1.湿蕴肺证
症状:咳作,甚,咳声,痰多、成块带灰
伴体纳呆脘痞腹胀,便舌苔白腻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汤合子养。胸闷脘苍术健脾湿较重
泡沫者,细辛以温证候
健脾气。
2.热郁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急,或中有痰声,痰或为痰,或痰
吐血痰,胀满,或,面,或苔薄
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者,天花
满咳逆,便秘葶苈芒硝甚伤口干舌红者,
北沙参、麦冬、。中药可蛇胆川贝液
3.火犯肺证
症状:上气咳,咳时面咯之难出少质,或痰如状,
干口,症波动增减急易舌红舌边尖红舌苔薄黄
弦数
治法:清肺,痰止咳。
方药蛤散散加者,加栀;胸逆者葶苈
瓜蒌枳壳利气降逆;咳者,郁金丝瓜络香附理气
4.肺阴亏耗
症状,咳,痰,或痰中带血,或音嘶口干伴有
手足夜寐盗汗消瘦神疲舌红脉细
治法:阴润肺,痰止咳。
方药麦冬身热咳,可用白皮地骨
咳甚者,加川贝母杏仁部润肺止咳;气不咳而诃子
肺止咳;气虚咳声低微者,加太子参、黄芪等以补益肺气。
第二节 心
是指病人心中悸动甚至不能主的一种病证。多阴阳,或
血阻,致心失或心被扰。心,可与胸、气
等症状同时并见。
《内经》无心之名,但对其表现与病因进行述。如《素问 论》说:“心
,烦。”《素》说:“心无所归无所
摘要: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病证诊疗篇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咯痰的一种症状。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统称咳嗽。《内经》最早记载咳嗽的病名,并对其病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素问·咳论》中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影响于肺亦可致咳,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对后世咳嗽的辨证论治有深远影响。关于咳嗽的治法方药历代均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

展开>> 收起<<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病证诊疗篇.docx

共67页,预览2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