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

2025-09-28
999+
416.5KB
7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相关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组成,具有生成
和排泄尿液的功能。在这个系统中,肾脏的功能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排泄器官,还是
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疾
病主要有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和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以及尿路感染、肾衰竭等。本章
主要讨论内科范畴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机体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激素,维持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形式。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
种废物,如尿素、肌酐等含氮类废物,多由肾小球滤过排出。另外,部分有机酸(如马尿
酸、苯甲酸)、各种胺类及尿酸等也有一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血液从双
肾滤过生成的超滤液量。GFR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参数。GFR 成人静息状态下
平均值,男性约为 120mL/(min·1.73m2),女性约低 10%。决定 GFR 的主要因素有
肾小球血流量、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球每日滤过生成的原尿可达 180L,其中电解质成分与血
浆成分基本相似。但正常人每日排出的尿量实际仅有 1500mL 左右,原尿中 99%的水及
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电解质及碳酸氢根等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近端肾小管是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滤出的葡萄糖、氨基酸 100%被重吸收,约
85%的 、65%~70%的水和 Na+、Cl-、K+被重吸收。通过近端肾小
管基底膜侧上的 Na+-K+-ATP 酶,Na+、K+被主动重吸收, 和 Cl-随
Na+一起转运,属被动重吸收。另外, 重吸收还继发于 H+的分泌。近
端肾小管除重吸收功能外,还参与了有机酸的排泄。
髓袢也参与了重吸收,约 20%的Na+、Cl-和水等物质在髓袢被重吸收。髓袢降支细段
对水的通透性很高,而对 Na+、Cl-的通透性极低。当降支细段一旦折为升支细段,情况
恰恰相反,升支细段对 Na+、Cl-通透性很高,而对水的通透性极低,故水主要在降支细
段被重吸收,Na+和Cl-主要在升支细段被重吸收。这种水和盐重吸收的分离,有利于尿
液的浓缩和稀释。所以说髓袢在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同样参与了重吸收,大约 10%的Na+、Cl-和不同量的水液在这里
被重吸收。其中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而 Na+的重吸收、K+的排出以及
H+和 的分泌,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因此远端肾小管特别是集合管是调节
尿液最终成分的主要场所。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肾脏参与合成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
活性激素。前者作用于肾脏本身,参与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的调节,它包括肾素
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等;非血管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全身,它包括 1,25-
(OH) 2D3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骨代谢和红细胞生成等。
【肾脏疾病的检查】
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除其本身的临床症状外,还有肾功能受损引起的各系统的临床症状,
包括尿色和尿量的异常、排尿的异常、水肿、乏力等。继发性肾脏疾病尚可见原发病和其
他器官受损的临床表现,如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等。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然而,许多慢性肾脏疾病早期甚至到中期也没有明显
的自觉症状,所以肾脏疾病的相关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非常重要,常为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的主要依据。
(1)蛋白尿 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定性定量检查: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或24 小时尿蛋白
量持续超过 150mg,称为蛋白尿,超过 3.5g 称为大量蛋白尿。若24 小时尿白蛋白量在
30~300m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②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低于 30mg 为正常,30
~300mg 为微量白蛋白尿,超过 300mg 为临床蛋白尿。产生尿蛋白的原因很多,一般
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等。
(2)血尿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两种。新鲜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
红细胞超过 3个即为镜下血尿。1000mL 尿液中含 1mL 血即呈现为肉眼血尿,其外观呈
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凝血块。根据镜下红细胞形态可初步判断血尿的来源。
(3)管型尿 管型的出现表示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其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和浓度、尿
液酸碱度以及尿量有密切关系,宜采集清晨标本做检查。根据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透明
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和蜡样管型。
(4)白细胞尿(脓尿)和细菌尿 新鲜尿离心沉渣镜检时,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 5
个为异常,称为白细胞尿。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也称为脓尿。清洁外
阴后无菌技术下采集的中段尿标本,涂片每个高倍镜视野均可见细菌,或培养菌落计数超
过105/mL 时,称之为细菌尿。此为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因为 GFR 尚不能直接测定,所以临床上常用一些合适的内源性或外
源性物质的清除率来间接反映GFR。既往多采取留血、尿标本测定肌酐,再计算内生肌酐
清除率的方法来评估 GFR。正常值为 100±10mL/(min·1.73m2),女性较男性略低。
上述方法因其烦琐,不利于门诊患者的长期随访。因此,目前多采用血清肌酐值代入公式
估计GFR(estimated GFR,eGFR)。用于估计GFR 的公式有多个,其中慢性肾脏病
流行病学研究(CKD-EPI)公式临床上较为常用。CKD-EPI 肌酐方程见表4-1。
表4-1 CKD-EPI 公式
注:GFR 为肾小球滤过率;Scr 为血清肌酐(mg/dL);Age 为年龄(岁)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显像、静脉尿路造影、CT、MRI、肾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大多数为无创性,对了解肾脏的形态及功能可提供许多重要材料。
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脏疾病的病理学检查标本大多来自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属有创检查,
但是它能够为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预后的判定和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证
据。肾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一般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三项,特殊检查需
要通过特殊染色,如刚果红染色等。通过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的分析,并
结合临床资料,对疾病做出最终诊断。
【肾脏疾病常见的综合征】
肾脏疾病常以某种临床综合征的形式出现,但相互之间也会有重叠。同一种临床综合征可
表现为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疾病,而同一种病理类型肾脏疾病也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综合
征。
临床常见的有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临床特征的肾病综合征;以
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或水肿或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征的肾炎综合征(按病程及肾功能的
改变,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以肾小球滤过率
在数日至数周内迅速下降、血肌酐急剧升高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急性肾损伤时的
严重阶段);以慢性进行性肾单位丧失和肾功能损伤引起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
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慢性肾衰竭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的严重阶段)。另
外,还有不伴有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症状的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
【肾脏疾病的诊断】
肾脏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功能诊断和并发症诊断,临床上尽可能完成以
上诊断,这样才能确切地反映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可
靠的依据。
病因诊断 首先要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脏疾病,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疾
病。原发性肾脏病包括免疫反应介导的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肾血管疾病、肾结石
肾肿瘤及先天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可继发于肿瘤、代谢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也包括于各种药物、毒物等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病理诊断 对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及原因不明的蛋白尿和(或)血尿,通过肾
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基于此再探求可能的发病机制,明确病因,从而指导治疗和评
估预后。
功能诊断 临床上对于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还要进行肾功能的分期诊
断。根据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急性肾损伤分为 1~3期(详见本章急性肾损伤节)。根
据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程度,CKD 分为 1~5期(详见本章慢性肾衰竭节)。
并发症诊断 肾脏病特别是急、慢性肾衰竭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并发症,包括中枢神经系
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等。
【肾脏疾病防治原则】
肾脏疾病依据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诊断和功能诊断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
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一般治疗、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合并症和并
发症的治疗以及肾脏替代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避免过度劳累、去除感染等诱因、避免接触肾毒性药物或毒物、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及合理
的饮食。肾脏病饮食治疗方案涉及水、钠、钾、磷、蛋白质、脂类、糖类和嘌呤等多种物
质摄入的调整和控制。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针对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 肾脏疾病尤其是免疫介导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狼疮肾炎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异常的免疫反应,所以治疗常用糖皮质
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抑制免疫及炎症反应。某些血液净化治疗(如
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可用于治疗危重
的免疫相关性肾病,尤其是重症狼疮肾炎和血管炎相关性肾损害等。
(2)针对非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 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蛋白尿以
及肾内高凝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非免疫因素在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所以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治疗是保护肾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血管紧张素
摘要:
展开>>
收起<<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总论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相关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组成,具有生成和排泄尿液的功能。在这个系统中,肾脏的功能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排泄器官,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疾病主要有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和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以及尿路感染、肾衰竭等。本章主要讨论内科范畴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机体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激素,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1.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形式。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如尿...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