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25-09-22
999+
43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出院指导
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
时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 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
在 18℃-22℃,湿度 50%-60%。
3. 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
活动。
4. 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 2 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 37.5°C
者每日测量 3 次,体温超过 38.5°C 应给予物理降温,每 4 小时测量次 1 次,待体温
恢复正常 3 天后每日 1 次。
5. 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
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
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 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 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
9.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
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0. 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
1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
合治疗。
12. 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 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 1 次
(危重病人例外),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 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
心理护理等。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 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
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性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 以上。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
的程度。
5.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
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
人做好气道管理。
6. 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时,如: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等,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
后观察的护理。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
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8. 鼓励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
9. 高热、咯血病人,按发热、咯血护理常规执行。
10. 心理护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11. 健康指导: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戒烟,适当进行体育
锻炼,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
长休息时间。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 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
1500ML 以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 咳嗽、咳痰的护理: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 2—4 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 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15—20min 为
宜,每日 2—3 次,餐前进行。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
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 ,
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 1h、晚餐前及睡
前进行,每次 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
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
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 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 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
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
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
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10. 出院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室内定期作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等;
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吸烟者劝其戒烟;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防止
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2.注意口腔、皮肤清洁,勤洗漱,有轻度口腔感染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饭后、
睡前漱口。
3.痰多者尽量将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痰液粘稠者,适当服祛痰药或雾化吸入稀释
痰液,年老、体弱者可协助翻身或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4.每天有计划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以不感到疲劳为
宜,避免过度劳累而引起呼吸困难。缓解期加强呼吸运动锻炼,如腹式呼吸锻炼,其
方法是: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成鱼口状),并用手按压腹部,使气
呼尽,采用深而慢的呼吸,频率 8~10 次/分,每门进行数次锻炼,每次 10~20 分钟,
长期坚持下去,一般 2~3个月后可使用通气功能改善。
5.出院后如症状加重,痰量及性质改变时,应及时再就珍。
肺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注意保暖。胸痛时取患侧卧位,以减
轻疼痛,呼吸困难取半卧位,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1-2L
/d。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 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时告知医
生,并做好抗休克抢救。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5.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
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6.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 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体弱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
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多饮水。鼓励病人经常漱口,有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
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8.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9. 健康指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鼓励病人戒烟,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10. 出院指导:(1)安静休息,减少活动。
(2)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可取半卧位或双肩垫高约20℃-30℃。
(3)痰多时勤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4)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涂润滑油。
(5)高热时给予温水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更衣防止感冒,腋下体温>38℃时
请上医院治疗。
(6)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水分的摄入有利于毒素排出。
(7)按出院医嘱做好继续治疗。
(8)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
稍受限制,应注
意休息;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
完全丧失,应绝对卧床休息,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
3. 饮食护理: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少食多餐,多
吃新鲜蔬菜及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以防意外,凡三天未解大便者,给以缓泻剂或开塞露
等。
4. 病情观察:
(1)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 1 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 2 分钟,有
摘要:
展开>>
收起<<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出院指导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2.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4.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5°C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5.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