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查房

2025-09-18
999+
36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时间:2015-07-28
参加人:
主持人:刘慧珍 吴月红
病人床号:26 床
病人姓名:胡顺英
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刘慧珍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个个案查房,主要是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同时
结合临床实践更深入地了解该病相关护理内容。请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史
孙会平护士:患者胡顺英,女,53 岁,住院号:201508856。患者因“发热、心悸、胸闷
不适一天”入院,入院当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入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查体:
T:37.8℃ P:62 次/分 R:22 次/分 BP:112/74mmhg。I 级护理,低盐低脂。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 ST-T 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5.4×109/L、N%84.7%.心肌
酶示 LDH662.1U/L、CK276.5UU/L、CKMB125.6U/L、HBDH511.6UL/L
吴月红主管护师:下面请华传芳护师讲一下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华传芳护师: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
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
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
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来随着检
测技术的提高,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遍及全球的常
见病和多发病。
典型症状:ü心尖搏动弥散(70%)ü肌肉酸痛(70%)ü乏力(70%)ü心跳过速(66%)ü
心悸伴消瘦、腹泻(60%)ü心悸(60%)
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病毒的类型,机体反应性以及病变范围等因素
轻重差异很大,且不特异,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
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基础上,轻者几无症状而呈亚临床经过,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
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甚至猝死。
1、病毒感染史:50%~80%的患者有过发热,倦怠,全身肌肉酸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引
起的“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因症状轻微而忽略,此时
虽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但并不能据此而除外病毒感染,亦有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腮腺
炎等)之后而发病,心脏受累症状常在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出现 1~3周后逐渐出现。
2、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而呈亚临床型或隐匿型,仅有心电图改变而疑及诊断,或因车
祸死亡或死于其他疾病尸解时发现有心肌炎的病理改变,少数患者由于病变弥漫,出现大
面积心肌坏死而呈暴发性发作,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在临床就诊的患者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常诉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
状,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心脏扩大,心律失常
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一的胸痛,其原因可能有:
(1)伴发心包炎。
(2)心肌坏死广泛。
(3)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病毒感染引发闭塞性冠状动脉炎。
3、体征:
(1)心律失常:最常见,且常是引起患者注意的首发表现,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期前
收缩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2)心率改变:可见与体温不成比例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若表现为心动过缓则应注意是
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3)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减低或分裂,呈胎心音,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严重时可出
现奔马律,心包炎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4)杂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与发热,贫血所致血流速度加快以及心腔扩大
有关;亦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为心腔扩大引起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杂音强度多不超过 3
级,病情好转后多可消失。
(5)心脏扩大:轻症患者心脏不扩大或扩大不明显,重者心脏明显扩大。
(6)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吴月红主管护师:下面请陶羽护师讲一下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陶羽护师:
1、充分休息,防止过度劳累: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
蛋白质的食物,休息的目的是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如果心脏已扩大,经严格卧
床休息一段较长时间后,大多数能回缩,早期不重视卧床休息,可能导致心脏进行性扩大
和带来后遗症,反而得不偿失,过度劳累一方面增加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可诱发心力衰竭
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卧床休息应延长到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一般需 3 个月左
右,心脏已扩大或曾经出现过心功能不全者应延长至半年,直至心脏不再缩小,心功能不
全症状消失后,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仍应适当限制活动 3~6 个月。
2、药物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1)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药物:该类药物包括维生素 C,维生素 B,辅酶A 50~
100U 或肌苷200~400mg,每天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2 次;细胞色素C15~30mg,每天静
脉注射1~2 次,该药应先皮试,无过敏者才能注射,三磷腺苷(ATP)或三磷酸胞苷(CTP)20
~40mg 肌内注射,1~2 次/d,前者尚有口服或静脉制剂,剂量相同,辅酶Q每天口服 30~
60mg 或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 l0mg,2 次/d,晚近尚有人提出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别
是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可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5g 静脉滴注,1~2 次/d,
可能有效,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视病情可适当搭配或联合应用2~3 种即可,10~14 天
为 1 疗程,此外,极化液(GIK)疗法:氯化钾1~1.5g,普通胰岛素8~12U 加入 10%葡萄糖
液500mL 内静脉滴注,1 次/d,尤其适用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晚近提出在极化液基础
上再加人 25%硫酸镁5~10ml,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7~14 天为 1 疗程,大剂量维
生素 C,每天静脉滴注5~15g,丹参酮注射液 40~80mg 分 2 次加于50%葡萄糖液 20ml内静
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 2周也有一定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
为激素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
的病例报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
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
滞者,可试用地塞米松 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 3~7 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
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 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
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水肿
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
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
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泼尼松 5~10mg,3~4 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
维持量需用6 个月至1 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
摘要:
展开>>
收起<<
2015年7月28日在护士长刘慧珍主持下26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胡顺英的个案查房展开。责任护士孙会平汇报了病史:患者因发热、心悸、胸闷不适入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华传芳护师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指出其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轻重差异大典型症状包括心尖搏动弥散、肌肉酸痛、心跳过速等且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陶羽护师阐述了治疗要点包括充分休息、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纠正心律失常、防治心衰和休克等。王红燕护士提出了活动无耐力等护理问题与相应护理措施包括休息与活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最后吴月红主管护师给出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病情检测指导等。此次查房加深了医护人员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护理。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