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2025-09-10 999+ 19.27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
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
长。
二、管理对象
辖区内 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
儿童。
三、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
/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
值低于中位数减 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 测量值标准差法 评价
体重/年龄 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重度低体重
身长(身高)/年龄 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
M-3SD 重度生长迟缓
体重/身长(身高) 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
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
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œ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
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
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 85%以上,
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 RNI 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
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 2次治疗
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 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
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
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
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
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高)/年龄或体重/
身长(身高)≥M2SD 即可结案。
4.预防
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
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
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
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
3)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
病儿童应及时治疗。
(二)营养性缺铁贫血
1.评估及分度
1)评估指标
1血红蛋白(Hb低:6月龄~6<110g/L海拔
高度对 Hb 值的影响,海拔1000 Hb 升约 4
2外周血红细胞呈细胞素性改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 pg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度(MCHC310g/L
3)有条件的机构可进行代谢等进一检查,以明确
摘要: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摘要该规范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及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管理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矫正营养偏离促进其健康成长。管理对象为辖区内06岁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管理内容方面: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用标准差法评估分类。病因包括早产、喂养不当、疾病等。干预措施有喂养指导根据病因等提供合适膳食;每月随访直至恢复正常生长重度或特定情况需转诊并定期了解转归一般情况好且指标达M2SD可结案。预防需指导早产儿喂养、分析病史并个体化指导、及时治疗相关疾病。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6月龄6岁以血红蛋白降低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及分度。

展开>> 收起<<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docx

共13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