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2025-09-09
999+
46.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摘 要
人的言语和智能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
的,只有掌握语言,才能完整地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
如果言语和智力功能不全,个体社会化很难顺利完成,就会导致因社会化不足
而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听力障碍不仅会对失聪儿童的言语、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严重阻碍,
同时对其个性、情绪情感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资料显示:
失聪儿童较正常儿童更多出现自闭、自卑、固执、暴躁、易情绪化等个性、情
绪问题。
关键词:社会交往困难;情绪异常;心理需要被忽视;冲动性的行为表现;
学习障碍
前 言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都会对这个学生进行个案
研究,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但始终离不开“积极关注,用心关爱”8 个字。本篇是一篇有关听力障碍儿童
的个案研究,从这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他的班主任记录下了对他的教育过程。
这篇个案重点是学生在教育前,在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了解及结合听
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分析后,制定适合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采用适
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个案研究,在教学方面也可
以不断进步,不断寻找总结适合特殊儿童教学的好方法!
一、个案介绍
小晴,男, 14 岁,因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双耳严重失聪。家庭条件
很好,父母在东莞开工厂。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 10 岁前一直与年迈的
爷爷生活在四川农村老家。2006 年爷爷去世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长时间与父
母分开,又因听力障碍,父母不知如何与他沟通,与父母感情不好。和父母生
活在一起时,处处让父母生气,与父母做对。没有朋友,也从不会顾及他人感
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别人不经意碰到他也要与人
大吵打架。父母的劝告也不听,父母对他很是头疼。曾在几所特殊学校学习过,
但收效甚微。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小晴的接触,以及与其家人的谈话,发现小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
理和行为问题。
(一)社会交往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晴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
说话,这样他就更不喜欢与人交往。他很少与家人到外游玩,宁可一个人呆在
家中,不喜欢与人接触。因受听力影响,小晴从外界接受的知识有限,学习程
度相对落后于同龄儿童。这样就更难交到同龄的正常小朋友,并可能会因听力
障碍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会被认为是能力较低的儿童。因此他对自我评价较低,
自信心不足,社会表现不成熟,,无法与人沟通,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用
异样的眼光看他。即使是与自己一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也很难走近小晴的身边,
小晴也从不与他们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躲在教室中做一个旁观者。
(二)情绪异常
小晴的情绪表现:缄默、孤僻、自卑。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小晴对
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不能理解他人交谈的语言信息。依
靠自己的视觉去感知他人的情绪,常常用眼睛来观察别人的态度,因此常常表
现出异常的安静,让人感觉不太正常。当别人碰触到他时,他会异常敏感警惕,
害怕受到伤害,因此将自己武装成很厉害的样子,轻易与人起冲突!当别人要
与之沟通时,他又采取躲避的态度而不与人沟通。久而久之,别人与他的沟通
变少,他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情绪低落。他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极为敏锐,当
他不被环境接纳时,他会很快感受到,并很快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
(三)心理需要被忽视
家人都在东莞经营皮革厂,无暇照顾小晴,因此小晴自幼与年迈的爷爷一
起在四川老家生活,老人的要求比较简单:吃好,身体健康就可以!所以小晴
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质需要被充分满足,但精神与心理上的需要被忽视,没有
人关心他的学习,与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在生活上比较自由没有约束。上课
时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比较贪玩!甚至有时不会在教室中上课,而到处去
游玩。父母因工作较忙,很少照顾他,甚至与他见面的次数都很有限。当他受
了委屈或想撒娇时,父母却不在身边,情感没有寄托。父母错过了他成长的最
重要的时期。一个儿童幼儿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的身边,这样才
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起可信任的感情。而小晴在这方面的情感是缺失的。10
岁时,小晴爷爷因病去世,因次他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刚刚失去了从小陪伴他
长大的爷爷,加上来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小晴很不适应,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不与父母沟通。因此他更需要父母给予更多有效的关怀,但他的父母没有认识
到这一点,不能很好的走进他的世界,关注他的心理需求,而是不知道如何与
他沟通也没有想办法,而是放弃了与他的沟通,对他出现的不好行为没有采取
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的进行粗暴干涉,从而让他与父母的关系更对
立。其实小晴很渴望与父母有情感交流与表达,但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
碍所影响,家长又忽视他的这种需求时,他就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四)冲动性的行为表现
小晴有很强的冲动性的行为特征:情绪较易激动,行为很冲动。在家里面,
弟弟如果没有洗手碰到他的床,他就很生气,站在那里大喊大叫并会把弟弟强
行从床上拖下来。只要他人做了不合他意愿的事情,他的情绪就会很快变化,
如别人再和他争吵几句,他就会出现攻击性。他的父母因从小没能照顾他,对
摘要:
展开>>
收起<<
摘要人的社会化始于掌握语言而言语和智力功能不全会导致社会化不足和社会适应困难。听力障碍不仅阻碍儿童的言语、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还对其个性、情绪情感有负面影响。失聪儿童更易出现自闭、自卑等情绪问题。本个案研究记录了对14岁失聪男孩小晴的教育过程。小晴因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双耳失聪自幼与年迈的爷爷在四川老家生活10岁后与在东莞开厂的父母生活但与父母感情疏远存在社会交往困难、情绪异常、心理需要被忽视、冲动性行为和学习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为期一年的总体教育计划每月有详细月计划。通过接近小晴、鼓励其参与班级活动、及时询问情绪异常原因、给予情感付出、制止冲动行为、训练听力和发音等措施小晴在社会交往、情绪、心理需求、行为表现和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与父母关系改善能融入集体自信心提升行为冲动减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应以正确态度面对孩子老师制定详细教育计划并灵活运用社会应以宽容理解态度对待障碍人士。
相关推荐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