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

2025-08-27 999+ 17.5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9)要点
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缺血性卒
中的基本治疗策略。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表 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
环氧合酶和血栓素 A2 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噻吩吡啶类(氯
ADP 受少 ADP 介
板激活和聚集,但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类的作用机制并未完全覆盖所有
导致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血小板糖蛋白(GP)b/a 受体是血小板聚
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其拮抗剂可通过占据受体的结合位点,
使
1)。目前国内应用最主要的 GPb/a 受体拮抗剂(GPI)是替罗非班,其
他 GPI 尚需进口。目前替罗非班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国内外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证据
并 已 得 到 2018 年 欧 洲 心 脏 病 学 会 ( ESC ) / 欧 洲 心 胸 外 科 协 会
(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国《急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断和治疗指南(2019)》、2019 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
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等国内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权
威指南的推荐: 对于行直 PCI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
若血栓负荷重、冠状动脉造影出现血流慢或无复流、存在呕吐或处于无
法进食的状态、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时间距直接 PCI 时间间隔较短或
在氯时,使非班1025μg/kg 静
随后 0.15μg/kg·min滴注 1836 h据患者年
体重等替罗非班用
P2Y12 受体拮小板
或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且合并缺血的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
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可考虑应用替罗非班。
卒中是导致和高死的主要疾病之,且复发高,疾
病负担沉重。
1 替罗非班的药理机制和药
罗非衍生物, GPb/a 受体的
性, GPb/a 受体
是可的,可活应用,全性较高。
替罗非班在注射后 5min 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达峰
<30min1h
,肌酐清除率<30mL/min 的患者,替罗非班的半衰期延长 3 倍
类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剂应减
2 替罗非班的途径和剂
疗急卒中推荐方式
或联合导药 。 脉 内 给 予 负荷剂0.4μg/ ( kg·min 持 续
30min过 1mg入 0.1μg/kg·min
24h
3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3.1 替罗非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推荐意见】
·对于小动脉塞型的进性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 0.4μg/kg·min
输注 30min然后连续静输注 0.1μg/(kg·min维持至少 24h
合理的(b 推荐,B 级证据)。
3.2 替罗非班与脉溶栓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
推荐意见】
·于发于溶内的缺血性卒者,使
为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是合理的。推荐的用法用脉溶栓2
12h 0.4μg/ ( kg·min ) 的 速 率 输 注 30min 然 后 以
摘要: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摘要: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本策略。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等现有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未完全覆盖所有血小板聚集信号通路。血小板糖蛋白(GP)b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其拮抗剂可特异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替罗非班是国内应用最主要的GPba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得到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对于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若存在特定情况推荐使用替罗非班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对具有高危因素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也可考虑应用。替罗非班属于小分子非肽类络氨酸衍生物对GPba受体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可逆安全性较高。

展开>> 收起<<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doc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