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2025-08-27 999+ 20.5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 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
肠出化道临床全部血的 20%30%
入 ,
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
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
1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1 初步临床评估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
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便血患者就诊后初步临床评估时
应详细采集病史;通过采集病史还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如
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等。体格检查应该包括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以及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等全身体格检查,并应
型 、
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
1.2 出血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 
病情严重程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
1.3 小肠出血的诊断 
小肠出血曾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指经常规内镜(包括胃
镜与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
1.3.1 小肠出血的病因
1.3.1.1  40
Meckel Dieulafoy 40
Dieulafoy 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肿瘤、小肠憩室
以及缺血性肠病等。
1.3.1.2 少见病因
1.3.2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
1.3.2.1 临床表现 根据出血的部位、速度、出血量及相关病因,可表
现为缺铁性便便、血便、血或全身循环
表现如头晕乏力、心晕厥等。
1.3.2.2  怀
包括生命体征及全身体格检查。
1.3.2.3 辅助检查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
小肠影: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影(DSA):
核素显像(ECT):
内镜检查:
1.4 结直肠出血的诊断 
结直肠出血是消化常见的临床重症之一
1.4.1 结直肠出血的病因
常见病因: 结肠肿瘤、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感染性肠炎、
摘要: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摘要如下:下消化道出血指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相关研究较少。诊断方面应进行初步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可能出血部位和原因。小肠出血曾称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因年龄而异小于40岁常见炎症性肠病、肿瘤等大于40岁常见血管畸形、肿瘤等。结直肠出血常见病因包括结肠肿瘤、缺血性结肠炎等。治疗方面基本原则为快速评估、稳定血流动力学、定位及定性诊断、按需治疗措施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及外科治疗等。其中支持治疗包括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等。药物治疗方面小肠出血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沙利度胺等;结直肠出血常用止血药物缺乏科学临床研究评价。内镜下治疗包括热凝固治疗、金属夹止血等。血管栓塞治疗适用于活动性出血且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者。外科治疗指征包括小肠肿瘤、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出血等。

展开>> 收起<<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要点.doc

共12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