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5-08-27
999+
17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显示
血管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IVUS 能够精确测定管腔、
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 严重程度及性质,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
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IVUS 的成像原理及器械类型
医用超声成像导管发射超声波,部分超声从组织折射返回传感器产生电
脉冲,最后转换成图像。 目前可用的 IVUS 探头频率为 25~60MHz 既
往 IVUS 导管的分辨率为 100~200μm,新型的 IVUS 导管分辨率有进一
步的提高。目前 IVUS 换能器分为机械旋转型及电子相控阵型两种类型。
二、图像获取的控制及操作技术
(一)术前准备
术前应常规肝素化。
(二)导管准备
机械旋转型导管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预先冲洗,排除保护鞘内气泡。相
控阵型超声导管无需排 除空气,但在送入冠状动脉前需要去除导管周围
的环晕伪像。
(三)图像调整
记录影像前可通过调整景深和增益来适应不同血管的管腔直径,并调整
图像信号的清晰度,但 要注意过度增加增益会增加血液的噪点,减低图
像的分辨率。
(四)导管回撤
在可能的情况下,送入导管至病变远端参考血管 10mm 以外后开始回撤。
(五)图像分析
自动回撤系统经过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处理后,可获得以动脉管腔为中
心的长轴图像,有利于 分析病变的长度及分布状况。而短轴影像可以观
察冠状动脉的横截面,能够更加仔细地分析冠状动 脉的管壁结构及病变
状况。
(六)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气栓、夹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心律失常等,
文献报道此类并发症发生率为 0.5%~3.0%,且与基础病变及操作技术相
关。
三、IVUS 图像判读
(一)正常冠状动脉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IVUS 通常将斑块内的回声与血管周围代表外膜或外膜周围组织的回声进
行比较,来确定斑块的“软硬”程度。 据此可分为:(1)低回声斑块。
(2)等回声斑块。(3)高回声斑块。
灰阶 IVUS 对易损性斑块缺乏明确的定义,一般指脂核大而纤维帽薄的病
变。薄纤维帽斑块 (TCFA)定义为富含脂质且纤维帽厚度<65μm 的斑
块,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回声衰减现象是指在低回声斑块或等回声斑块后有回声衰减的现象,即
非钙化斑块在斑块后部出现回声衰减,使斑块后组织不能显示。
摘要:
展开>>
收起<<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摘要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显示横截面图像精确测定管腔和血管直径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和性质对冠状动脉病变认识和介入治疗有重要作用。IVUS成像通过超声成像导管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完成目前探头频率为2560MHz换能器分为机械旋转型和电子相控阵型。操作技术方面术前应常规肝素化机械旋转型导管需预先冲洗相控阵型导管需去除环晕伪像记录影像前需调整景深和增益。导管应送至病变远端参考血管10mm以外后回撤。自动回撤系统可获得长轴图像利于分析病变。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气栓等发生率为053。IVUS图像判读涵盖正常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斑块等)、血栓、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桥、血管真假腔识别以及支架(包括支架贴壁、支架断裂、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
相关推荐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
-
2025-08-2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