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
要点解读(全文)
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SC/EAS)血脂
管理指南(以下简称 2019 欧洲血脂指南)的问世被列为 2019 年心血管
领域重要事件之一绝不过分,其首要的理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全球发病态
势明显增加,而血脂领域研究的突出进展与成就也功含其中。
事实上,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作为 ASCVD 发生的病因性危险因素
可以说是人人皆知[1,2,3,4,5],但其与 ASCVD 的关系仍旧令人困惑。
LDL-C 到底多低为好?为什么积极降 LDL-C 治疗存在残余心血管风险
(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RCVR )?新型调脂药物如前蛋白转化
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 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如何应用?这些问题常常影响着临床血脂防治工
作的质量。2019 欧洲血脂指南的及时问世,为现今我国的血脂管理提供
了新的方向,笔者就 2019 欧洲血脂指南的要点作一概述。
首先,2019 欧洲血脂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极高危人群的范围并提出更
细致的高、中、低心血管风险分层。在极高危人群的定义中,对 ASCVD
人群确诊方面强调了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且定义中涵盖了多发性血管
病变患者(伴两个主要心外膜动脉狭窄>50%的多支冠状动脉疾病),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