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

2025-08-26 999+ 86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发展阶段,是一种复
杂的临床症状群。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等发展迅速,但多数患者仍受运
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较差。心衰患者若能及
早进行运动康复,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1]。2018 年,
Taylor 等[2]纳入了 18 项临床试验共 3912 例心衰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
示,运动有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的趋势,但作用并不显著。
    而在社会趋于习惯静止性生活方式、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情况
下,规律运动较以往更加迫切。医生可能面对各种有关运动或参加娱乐
性体育活动的咨询,就具体患者而言,我们需要平衡运动的风险与获益。
在此背景下,2020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首次制定了有关心血管疾病
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指南[3],本文主要解读心衰患者部分,以指导他们
开展适宜运动。
适宜人群
    只有经过最佳治疗的临床上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才能进行运动。在
进行运动前,应:
    (1)排除运动禁忌证,包括静息或运动时低血压或高血压、心衰恶化、
心肌缺血或严重肺动脉疾病等;
    (2)进行全面的基线评估,包括共病情况、心衰严重程度(B 型利钠肽
水平和心脏超声),并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状态,包括运
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基于运动中峰值氧耗量(peak
oxygenconsumption, VO2peak)和最心率,以及主观疲劳感觉
(rating ofperceivedexertionRPE),制定心衰患者的运动方;
    (3)化心衰患者的治疗,包括入型心律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应用等。
    运动方根据患者的症状,运动时的客观表现运动能力、
心率应、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体化定制。理想的运动方
以运动的心脏康复方进行监测,并且逐步配合家庭为
进行监测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运动风险。并应3~6 个月
运动推荐进行定。
运动形式和方法
    国际乏统一的运动标准,运动的式主要有耐力运
动和抗阻运动。应结患者个人实际情况、经指导,选择任一种
或多种运动的运动式,进行有监测的院运动或居家自
运动,以期达到改善心功能、高生活质量的的。
    一旦危因素得到控制以及心衰治疗得到优化,应立即运动。
对于有并发症的心衰患者,低-中度的娱乐性体育运动与规
的运动方案同时进行。过最心率监测运动度,在最运动度时,
监测没有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可以进行各种娱
乐性体育运动。
  1.运动/耐力运动
    建议纽约心脏病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
级Ⅰ~Ⅲ级的稳定性心衰患者进行有运动,最好为中度的连续
运动(moderatecontinuousexerciseMCE)。对于 NYHA 心功能分
Ⅲ级的患者,运动开始第 12进行40  VO2peak的低度运
动,
    之后运动逐渐增至 50%~70VO2peak果耐受性良好
达到 85%VO2peak为初始目标近来,高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逐渐患者的一种替代
HIIT 是指在相同运动度下间歇进行高度运动,运动量较连续
相同度运动更多,使患者的复更佳。最的一项荟萃分析

标签: #心力衰竭

摘要:

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了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运动问题。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常受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差。尽管运动有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在社会趋于静止、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情况下规律运动更显迫切。2020年ESC首次制定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指南。指南指出只有经过最佳治疗且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才能进行运动且运动前需排除禁忌证进行全面基线评估并优化治疗。运动方案应个体化定制理想方案需通过心脏康复方案监测并逐步配合家庭运动。运动形式主要有耐力运动和抗阻运动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对于低危稳定患者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作为初始方案。指南还评估了心衰患者参加竞技性和娱乐性体育运动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 收起<<
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doc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