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

2025-08-25
999+
584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18 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背景
中国肥胖症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症可以引发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
列代谢紊乱性疾病[1,2]。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等方法对部分
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腹腔镜袖状胃
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可以明显减轻肥胖
症患者的体重以及改善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3,4,5]。其手术方式是通过沿
胃小弯侧制作一个袖状或管状胃,利用其容量限制作用和胃的内分泌调
节机制达到减重、缓解或治疗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效果。腹腔镜袖状胃切
除术最先是胆胰分流 并十二指肠转 位术(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的一部分,作为 BPD-DS 的一期手
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后临床证据表明,大部分患者无需二期手术,也能
达到良好的减重和缓解合并症的效果,且袖状胃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
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一系列优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减重术式
[6]。
我国大陆地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于 2006 年底至 2007 年初陆续开
展[7,8,9,10],目前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医院逐年增加,例数也逐
年增多,目前例数已超过腹腔镜胃旁,占国内减重手术总量的 60%左右,
但仍缺少相应的规范手术操作指南[11]。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
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 2018 年 9 月组织编写首版《腹腔镜袖
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2018 版)》,旨在对国内减重代谢领域的腹腔镜
袖状胃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为该领域的临床医生们提供标准
规范手术操作步骤。
一、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步聚
第一步:体位布局、套管穿刺
体位布局:患者仰卧,根据医生习惯,可采取分腿位或并腿仰卧位,
术者站在相应不同的位置。如果采用分腿"大字位",术者站立于患者两腿
之间,扶镜手站立于患者右侧,另一助手站立于患者左侧,器械护士位
于左下肢外前方,主监视器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监视器置于患者右侧
(非必备)。如果采用并腿仰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右侧,助手和扶镜
手站立于患者左侧,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建议至少两台监视器,均置于
患者头侧,一台偏左侧供主刀术者用,另一台偏右侧供助手及扶镜手用 。
摆好体位后,双下肢使用间歇加压泵或者弹力袜/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
防双下肢静脉血栓(图
1 )。
图 1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体位布局(分腿位)
套管穿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包括身高、腹壁厚度、术者站位和操
作习惯等情况、腹腔镜管的长度等,可在脐部用尖刀切开一 1 cm 纵切口,
两位助手用两把巾钳在切口两侧提起腹壁,穿刺置入气腹针,确保气腹
针进入腹腔,开始向腹腔注入 CO2,气腹压力调节为 12-15 mmHg,后
置入 10-12 mm 套管作为观察镜通道,观察孔建议使用可视 Trocar,在
观察镜引导下置入,以避免盲插所带来的副损伤。若置入气腹针时有明
显的落空感但气腹机显示进气不畅,可轻拍气腹针旁腹壁,使可能使嵌
入气腹针孔的组织脱离,保证进气通畅。
四孔法布局:脐下 1 cm 置10 mm 套管作为观察孔,左侧锁骨中线
肋缘下 3-5 cm 置5 mm 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上方置12
mm 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和用于切割吻合器进行胃的切割,剑突下置 5
mm 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用于牵引肝脏和协助显露(图
2A )。对于体
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过高,腹型肥胖腹腔内脏脂肪堆积
造成空间狭小,操作困难的患者,可在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 3-5 cm 置一
5 mm 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协助显露,根据术者习惯及助手人员配备,
也可安置第五孔于右侧相应的位置(五孔法)(图
2B )。
图 2
摘要:
展开>>
收起<<
2018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最全版)摘要近年来中国肥胖症患病率上升引发一系列代谢疾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等方法效果不理想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可明显减轻患者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该手术最初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的一部分后因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逐渐成为独立术式。我国2006年底至2007年初陆续开展此手术目前例数已超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占国内减重手术总量60左右但仍缺规范操作指南故2018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编写首版操作指南。指南手术步骤包括:1体位布局、套管穿刺;2确认幽门、分离大网膜;3游离胃底、显露左膈肌脚;4游离胃后壁;5切割胃大弯、制作袖状胃;6加固胃切缘、复位大网膜;7取出标本、冲洗、缝合戳孔。预防手术并发症要注意胃漏、胃狭窄和出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