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2025-08-25 999+ 29.5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单位: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
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
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
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
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
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
广 泛 征 求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 推 出 了 《 产 后 出 血 预 防 与 处 理 指 南
(2019)》。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
修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
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
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 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
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原因危因 的四是子
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
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
见表 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
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合并贫
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出血诊断 产后是指24 h
阴道分娩者出血量 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 1 000 ml; 严重产
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
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保守措施无法止
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
估将丧失抢救时机
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
量出血和血肿容被忽视
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量者临床意义不,因此,最
出产后出血量,妊娠
算方法孕 期 体 质 ( kg) x7%( 1+40%) , 或 孕 期 体 质
(kg)x10%
用的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
(1)容积法(2)尿精神状态(3)
休克指数指数=心缩压(mm Hg),见表 2;(4)红蛋
平测定,血红蛋白降 10 g/L, 出血量为 400~500 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于血液浓缩,红蛋白不能准确
映实际出血量。
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产后出血情况包括:
出血速度 150 ml/min;3 h 内出血量超过总量的 50%
24h 内出血量超过全身量。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产前保健 产前治疗基础疾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
盘、胎盘植入于分娩前诊到有血和抢救条件的医分娩。
积极第三 积极正确处理第三
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度,为规推(I 证据)。
1.预防性使用宫缩剂:
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规推荐措施,首缩宫素。
方法
位胎儿前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
1 胎儿娩出后, 10 U 500 ml 100~150
ml/h 静脉滴注或缩素 10 U 内注
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缩宫素,其
( 40~50 min),起效快(2 min),给药简便100g 推注可
少治疗性缩剂的用,其全性与缩相似
如果乏缩宫素,也可选择使用麦角米索列醇
1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的高危因素 原因或病因
高危 缩乏 全身 药物
并发 度膨 子宫
育异常 产妇体质虚弱、合并性全身性疾病或多使用
剂或宫缩制剂等产、产程延长等 子
前期等 胎膜破裂时间长多、多胎妊娠、
等 多产、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子宫、
子宫 道或 剖宫
延伸 胎盘
膜残留 产、产、产道瘢痕形成
位不正、胎低等 子宫手术史 多产、子宫胎盘、
处理不 多次产或分娩、子宫手术史
盘胎盘早、胎盘、多产、有胎盘粘连史 凝血功能障
疾病 疾病 DIC 血功病、
~Ⅲ

标签: #产后出血

摘要: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多数死亡可避免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本指南在2009年《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基础上结合WHO、FIGO等国际指南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修订而成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诊断关键在于正确测量和估计出血量。预防方面指南提出加强产前保健、积极处理第三产程等措施。处理方面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的处理如子宫按摩、应用宫缩剂、止血药物、手术治疗等。同时强调了成分输血在严重产后出血治疗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输血指征。此外指南还提出了产后出血的防治流程包括预警期、处理期和危重期的处理方案。

展开>> 收起<<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doc

共12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