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治疗专家共识

2025-08-25 999+ 20.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治疗专家共识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是一种因神经根受外界因素侵袭而损伤,导
致脊神经支配区域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以颈、腰、背、四
肢痛最为多见。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 3.8%-17.6%,另外约
67%的成年人患有腰背痛,其中约有 56%的患者表现为根性痛或坐骨神
经痛。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机械性因素(如压迫、
畸形等)和化学性因素(包括无菌性和免疫性炎症)刺激脊神经根所致。
常见疾病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小关节和钩椎关节肥大、黄韧带
肥厚等。脊神经根疼痛包括了一大类慢性脊柱退变性疾病,正确认识和
理解脊神经根疼痛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疾病分类,有利于临床对脊
神经根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在大多数病例,仔细的询问病史、详细的神经系统和影像学及电生
理检查将足以确定围绕脊神经根的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再次强调
病史、体检、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将发现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的
病因,并提出适当处理这些患者的方法,进而避免不必要的附加检查或
外科手术。本专家共识将对此类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出建议和指导意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因: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按部位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胸椎
病及神经根型腰骶椎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细胞外胶原及蛋白多
糖降解、细胞代谢障碍,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由于退变的椎间
盘力学性能下降,可在长期不良机械负荷或外力作用下发生纤维环破裂
与髓核突出,或因髓核逐渐老化失去弹性萎缩或纤维环外而压迫神经
;且由于脊柱生力学作用,慢性椎间盘退变增加机械力,导致脊
柱骨刺和骨形成以及结构次退变,如韧带肥厚或化、
椎体半脱位、椎间盘度下降、关节病变等,这些可能导致椎管或椎
狭窄,压迫神经根,引起与病变神经根关的疼痛。
    2. 发病机制:
    脊柱退变程中,可能通过机械压迫、炎症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
反应、神经根粘连及中化等机制导致神经根性疼痛。其中机
械压迫及炎症化学性刺激机制认为是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的要致
痛机制。压迫和(或)牵拉等机械因素对神经根的损包括直接的机械
效应通过血供生的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为对神经根的结构
性损包括郎飞结移位和结周脱鞘改变等。动静脉系统受突出椎间盘
的刺激和压迫而回流,导致神经根部功能性缺血、炎性水肿
性代谢产物积聚,致神经根导功能下降,进而生与病变神经根
的临床症状;关于炎症介质致痛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白细胞素 1(IL
-1)、白细胞素 6(IL-6)、肿瘤坏死αTNFα)、一
NO)、死亡结构域蛋白(Fas 蛋白)、环氧合酶2COX
2)、核因κBNFκB)、P38 裂原化蛋白激
p38MAPK)等多炎症因信号通路的调有关。
二、临床表现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的临床表现依照单个或多神经根
度症状只有神经根疼痛和节感觉功能障碍中度在疼
痛、感觉功能障碍基础上,伴非性节运动无力和(或)反射改
;重在上述基础上有明显日趋运动障碍。
    1. 颈椎退变性神经根疼痛:颈神经根受压可引起背部性疼痛
为主,放射至头部、部或背部。疼痛性多为痛、痛。
可为烧灼样刀割样疼痛。疼痛和体位有关,常伴肌肉紧张
痉挛活动。长期受压可有单侧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
萎缩现。疼痛区域与受压颈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
    2. 胸椎退变性神经根疼痛:胸神经根受压主要症为疼痛,以胸背
部多见,其次为腰部,期可表现为,并性加。上胸
神经根受压可放射引起肋间神经痛、上肢及麻木、疼痛。

标签: #疼痛

摘要: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治疗专家共识》摘要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是因神经根受侵袭损伤致脊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的疾病多见于颈、腰、背、四肢。其病因主要是机械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刺激脊神经根常见疾病有椎间盘突出等。认识其发生机制等利于诊断治疗多数病例通过病史询问、检查可确定病因。其病因按部位分三型发病机制包括机械压迫、炎症刺激等多种机制。临床表现依受累神经根水平而异分轻、中、重度。辅助检查中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方法包括X线、MRI、CT等各有优势;电生理检查作用关键但需综合分析。诊断需满足定位性神经根压迫表现等多项条件。鉴别诊断涵盖脊柱结核、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上一般治疗要避免受凉受潮改变不良姿势;药物治疗涵盖多种药物;神经阻滞治疗以硬膜外注射为主;射频治疗微创、快速镇痛部分患者可能复发;神经调控治疗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内镜及手术治疗依患者情况选择;预防要养成良好习惯适当锻炼。

展开>> 收起<<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治疗专家共识.doc

共11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