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5-08-25
999+
116.16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
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
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
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
治以改善预后。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
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
流程建议。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
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负担重,致残率高,患者平均寿
命比普通人群缩短 15~20 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需改善生活
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1,2,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
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
异常和高血压[5]。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多种躯体疾病风险,包括心血
管疾病和 2型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也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负担。因此,及早识别精神分裂
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代谢异常风险,防范代谢异常进展并进
行正确的临床处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
意义。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状
1.流行病学概况: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2~3 倍[4],2项荟萃
分析得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相近,分别为 32.5%[6]和33.4%[7],来自欧、
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研究显示患病率为 22.8%~40.9%[8,9,10,11,12,13]。目前国内缺乏针对性的
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显示患病率为 19.2%~43.9%[14,15,16,17],与其他国家相近,而我国
一般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 16.5%[18] 。
2.危害: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9],而心血管疾病是精神分裂症
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0],16~50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3.2
倍[21],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缩短 15~20 年[2,3]。此外,合并代谢综合征
还加重精神疾病症状[22],损害患者记忆、注意力、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23],降
低服药依从性[24],增加精神疾病复发风险[25],导致患者总体功能结局差、生活质量降低。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
1.疾病因素:(1)疾病的遗传学因素:精神分裂症本身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6],它
与代谢综合征的部分致病基因重叠,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hr 纯合子与精
神分裂症和冠心病的风险均有关,肾上腺素能 α1A 受体基因的 Arg347 等位基因与精神分
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严重程度相关[27,28,29]。精神分裂症发生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胰岛素抵抗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有关[26,29,30]。(2)疾病的人
口学及行为学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种族因素等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
的易感因素[6,14,30,31]。在众多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年龄和病程的影响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而增加[6,7,32]。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久坐不动
的生活方式、吸烟、酒依赖、不良饮食结构等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这些变化也受
到疾病本身的影响,包括阴性症状和应激易感性[4,29,32]。其中,吸烟是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
病和 2型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6,33]。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一般人吸烟量多,与非吸烟的精神
分裂症患者相比,吸烟患者 10 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2.63 倍[34]。除此之外,睡眠问题在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普遍,30%~4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失眠,近 80%的患者经历
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失眠症状,而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睡眠时间短均与代
谢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35,36]。
2.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可通过多种受体途径影响糖脂代谢,增加体重。尤其是第2代
抗精神病药可拮抗 5-HT(5-HT2C)、组胺(H1)等受体导致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并可
拮抗中枢与外周毒蕈碱受体(M3)和直接作用于胰岛 β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糖代谢
[30,37],此外,药物拮抗多巴胺(D2)受体可增强5-HT2C 介导的食增加,以及通过对催乳素
分泌的去抑制导致糖脂代谢异常,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30],加速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第2代抗精神病药比第1代抗精神病药更易引起代谢综合征,以奥氮平和氯氮
平最为突出[1,30],喹硫平和利培酮的风险次之,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鲁拉西酮、齐拉西酮、
摘要:
展开>>
收起<<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还可能加重精神症状、增加复发风险影响社会功能增加医疗负担。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涉及遗传学、人口学及行为学因素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等;药物因素主要是抗精神病药通过多种受体途径影响糖脂代谢增加体重尤其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风险更高。对此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发起了相关共识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管理建议由精神科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