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2025-08-25 999+ 31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概述
1 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
研究证据及 2008 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
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 年 CRRST
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
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
颈动脉狭窄。
2 流行病学
  2015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
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农村
脑卒中的死亡率为 150.17/10 万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为 125.56/10 万
人。脑卒中患者当中缺血性卒中约占 80%左右,其中约 25%~30%的颈
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
势明显,40~64 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近 50%,而且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在我
国很低。
3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 90%以上,其他原因
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Takayasu 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
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
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
在颈动脉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可
导致相应器官供血区的血运障碍。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脑缺血症状主要通过下述机制:
  (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表面可有胆固醇结晶或其
他粥样物质碎屑不断脱落,碎屑本身可形成栓子流至远端颅内血管形成
栓塞;
  (2)碎屑脱落后,斑块内胶原等促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栓形成后
不断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反复栓塞;
  (3)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
  (4)动脉结构破坏致颈动脉夹层或内膜下等原因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
4 定义
  01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既往 6个月颈动脉狭窄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TIA)、卒中
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症状性颈
动脉狭窄。
  02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既往 6个月内有 TIA过性黑矇、患颅内血管导致的轻
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多项的颈动脉狭窄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
窄。
5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01
  是人群中险最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者相比
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要4,特收缩压舒张压具
相关,但高的治疗,无论收缩压还舒张压使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摘要: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摘要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临床特点修订主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约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有关且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颈动脉狭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病变特点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引起脑缺血症状机制包括:斑块碎屑脱落形成栓塞、血栓形成后脱落导致栓塞、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注、颈动脉夹层或内膜下血肿等。诊断方面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特殊检查结合确立包括临床表现(TIA、缺血性脑卒中、其他脑缺血症状)、体格检查(颈动脉搏动、血管杂音、眼底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测量、超声检查、MRI、CTA、DSA、TCD)。治疗上有创治疗包括CEA和CAS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式。CEA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手术指征包括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70等禁忌证包括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等麻醉方式可选择局部麻醉与全身

展开>> 收起<<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doc

共25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