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2025-08-24
999+
460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概念】
定义:指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粪便含水量超
过80%;或大便的重量>10 g/(kg·24 hr) ;次数超过 3次/d;
病程>2 月。国外将腹泻病程>2 周为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或持续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
正常儿童胃肠道能够吸收的液体约为 285 ml/(kg·24 hr)和排
出大便 5~10 g/(kg·24 hr)。正常大便中含 Na+:20~25
mEq/L、K+:50~70 mEq/L、C1—:20~25 mEq/L。
粪便渗透压差(stool osmotic gap,OG):
粪便渗透压差:血浆渗透压-2*(粪[Na+]+粪[K+]);
血浆渗透压 290mOsm/(kg·H2O);正常粪便渗透压差
50~125 mOsm/ (kg·H2O);
渗透性腹泻患者粪便渗透压主要由不被吸收的溶质构成;
Na+浓度往往<60 mmol/L.因此粪便渗透压差>125
mOsm/(kg·H2O)。
分泌性腹泻粪便渗透压差一般<50 mOsm/(kg·H2O),粪便
Na+浓度>90 mmol/L。
【慢性腹泻的分类及机制(见下图)】
图1-6 慢性腹泻的分类及机制
【慢性腹泻的病因】
表1-25 慢性腹泻的原因
【慢性腹泻的诊断手段】
慢性腹泻病病因繁多,诊断须分步分层进行。首先了解
大便情况,这点对大多数性状改变明显(如:水样便、粘液脓
标签: #慢性腹泻
摘要:
展开>>
收起<<
《慢性腹泻诊疗指南》摘要:慢性腹泻指大便含水量超80、重量超10gkg24hr、次数超3次d且病程达2月(国外2周)儿童胃肠道液体吸收与大便排出有正常范围粪便渗透压差也有正常值渗透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的粪便渗透压差各有特点。其病因繁多诊断须分步分层先了解大便情况性状改变明显且次数增多者易诊断大便成形或硬但重量达标也可诊断还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大便、血液、试验、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根本治疗是病因治疗同时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纠正水、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慎用止泻药选用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生长抑素对部分腹泻有疗效;病因治疗中抗生素一般不主张用确诊AAD则停用原抗生素选合适药替代疗法主要针对胰源性消化不良补充胰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