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2025-08-24
999+
50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最全版)
继 发 性 甲 状 旁 腺 功 能 亢 进 (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常见并发症,
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分泌增加,临床可表现为高甲状旁
腺素、高钙或低钙血症、持续性高磷,可导致骨骼系统、神经精神系统、
血液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约 50%的慢性肾衰病人死亡原因为血
管异位钙化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1-2]。尽管通过低磷饮食、透
析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维生素 D 及其类似
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早中期病人甲状旁腺素水平,但顽固性或进
展性 SHPT 病人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3-4]。据日本透析医学会报道,
透 析 龄 > 10 年 的 病 人 接 受 甲 状 旁 腺 切 除 术
(parathyroidetomy,PTx)的比率约为 10%,而>20 年接受 PTx
的比率约 30%[5]。根据一项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显
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 10.8%[6],据透析移植登记系统数据,
国内目前约有 20 万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且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
SHPT 病人亦随之逐年增多。
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常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
凝血机制异常及严重的术后低钙血症,围手术期处理难度高,手术风险
大,临床开展外科治疗 SHPT 需要多学科协作,检索近几年国内发表
的外科治疗 SHPT 的文献,多为例数较小的回顾性分析报告,尚缺乏
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规范可依,导致目前国内外科手术治疗中晚
期 SHPT 无法普遍开展。即便开展也是手术方式不规范、疗效欠佳、
复发率高、并发症率高。为协助临床医师规范化、安全有效地开展
SHPT 的外科治疗,减少再次手术率,提高中晚期 SHPT 病人存活率及
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特制定本
专家共识。
1 术前定性与定位诊断
SHPT 的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结合病人病史、临床症状
及实验室检测iPTH 可作出SHPT 的定性诊断。但甲状旁腺数目和位置
存在变异,据文献报道甲状旁腺异位的比率可高达30%[7],术前尽
可能确认甲状旁腺的数量和位置,<4 个甲状旁腺时应考虑有无遗漏,
根据单位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检查加以确认,术前精确定位对精准甲状旁
腺手术并获取最佳手术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术前定位方法
包括高频超声、CT、MRI 、99mTc-甲氧 基 异丁基异腈(99mTc-
MIBI )双时相平面显像(图1 )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 层成像术
(SPECT/CT)(图2)等。建议将高频超声联合 MIBI-SPECT/CT 核
素显像或联合薄层 CT 作为术前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此外,由手术医
师进行的术中甲状旁腺超声定位也是重要的定位方法。
1.1(临床表现
SHPT 病人长期高甲状旁腺素,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1)
骨骼系统:iPTH 作用于破骨细胞,动员骨钙入血,造成严重骨痛、骨
质疏松、骨骼塌陷、畸形、关节周围病变及病理性骨折等(图3)。
(2)循环系统:异位钙化于心血管及心肌,引起动脉硬化、心脏传导
系统及瓣环钙沉积,继而导致心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心功能衰竭。
(3)神经及精神系统:周围神经炎、失眠、精力不集中、抑郁、脑电
波异常、辨识力差、易激惹等。(4)造血系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抵
抗引起血液系统病变诸如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5)其他:
皮肤瘙痒、皮肤及软组织肿瘤样钙化、营养不良等。因大多数人甲状旁
腺位于甲状腺后方,有时可伴发甲状腺疾病,颈部查体时甲状旁腺难以
扪及。
1.2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钙、磷及 iPTH 测定。血清磷及 iPTH
增高,SHPT 病人多表现为低钙血症,在出现严重的 SHPT 和三发性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出现高钙血症。(2)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
(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蛋白等,其中 BAP不
受血液透析及病人肾功能影响[8-10]。
摘要:
展开>>
收起<<
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最全版)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常见并发症,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的分泌增加,临床可表现为高甲状旁腺素、高钙或低钙血症、持续性高磷,可导致骨骼系统、神经精神系统、血液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约50%的慢性肾衰病人死亡原因为血管异位钙化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1-2]。尽管通过低磷饮食、透析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