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

2025-08-24
999+
23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
心肌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且危害重大,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 ,
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病因。同时,心肌病血栓/栓塞的风险也较其他疾病
明显增高。心肌病患者可分别或同时出现心腔表面肌小梁增多、隐窝形
成、心腔增大、运动减弱、血流淤滞等现象,且部分特殊类型心肌病
(如围生期心肌病 )可合并高凝状态。以上因素均增加了心肌病患者的
血栓/栓塞风险。据统计,各类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高达 6%~
33%/。而洲高危血栓风险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率仅为 18.1%~35.6%,
远低于欧美。
1 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
心肌病因合并心房肌病变、心房扩大、心室舒张功能不良等,发生房颤
的比例高。房颤亦为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造成心房血
液瘀滞,血栓/栓塞风险增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为 5%/ 年,是无房颤者的 2~7 倍。
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方法。
目前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采用 CHA2DS2-VASc 评分(表 1)进行血
栓/栓塞风险评估,采用 HAS-BLED 评分(表 2)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对
于各类型心肌病患者,其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案各有其特点。
抗凝适应证
(1)HCM 合并持续性、永久性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无论 CHA2DS2-
VASc 评分情况,在无禁忌证时均建议抗凝治疗。除非房颤病因可逆转,
否则在恢复窦性节律前建议终身接受口服抗凝治疗(适用)。合并心房
扑动(房扑)时按房颤进行抗凝治疗(适用)。
(2)HCM 合并无症状房颤的患者,通过内部或外部设备或监护仪监测
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24h,无论 CHA2DS2-VASc 评分情况,也建
议抗凝治疗(适用)。
(3)HCM 合并无症状房颤的患者,通过内部或外部设备或监护仪检测
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5min 但少于 24h,考虑到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
总房颤负荷、潜在风险因素和出血风险,启动抗凝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倾向于应用)。
(4)DCM 合并持续性、永久性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CHA2DS2-VASc
评分≥2 分(男性)或≥3 分(女性)者,在无禁忌证时建议常规抗凝治
疗(适用);CHA2DS2-VASc 评分为 1 分的男性和 2 分的女性患者也建
议抗凝治疗(倾向于应用)。
(5)ACM 合并持续性、永久性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建
议终身抗凝(倾向于应用)。
(6)RCM 病因为淀粉样变心肌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或阵发性房颤的
患者,无论 CHA2DS2-VASc 评分情况,在无禁忌证时建议抗凝治疗。
其他非淀粉样变心肌病的 RCM 房颤患者,CHA2DS2-VASc 评分≥2 分
(男性)或≥3 分(女性)者,或者超声心动图(经胸或经食道)提示血
栓或心室自发超声显影建议抗凝治疗(适用)。
(7)RCM 抗凝时长目前缺乏证据或者指南的明确推荐,根据临床经验,
如果抗凝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建议终止抗凝;出血纠正后,是否
恢复抗凝需要与血液科、消化科、神经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不确
定)。
(8)HCM、DCM 及 ACM 合并房颤的患者抗凝治疗前,应考虑采用
HAS-BLED 评分评估出血风险。HAS-BLED 评分≥3 分提示高出血风险
(倾向于应用)。
(9)RCM 病因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紫癜、血尿、消化道出血以及颅内出血等发生率高,在开始抗凝治疗之
前,建议权衡抗凝治疗获益及出血风险,必要时咨询血液科医师(倾向
于应用)
摘要:
展开>>
收起<<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摘要心肌病作为全球性重大疾病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和心脏移植的主要病因且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心肌病患者心腔结构改变、部分特殊类型心肌病(如围生期心肌病)可合并高凝状态等因素增加了血栓栓塞风险但高危血栓风险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率远低于欧美。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时房颤造成心房血液瘀滞血栓栓塞风险增高。共识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栓塞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对于各类型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其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案各有特点。目前主要的口服抗凝药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VKA)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此外共识还就心肌病合并获得性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室壁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心腔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特殊类型心肌病(心房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应激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的抗凝治疗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