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5-08-24
999+
754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
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
布。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
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
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
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
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
一、晕厥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
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
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
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
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
厥。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 ANF 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
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晕厥是其
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
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
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 1。其中也包括直立位
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
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
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房性快速心律失
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
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
因为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容易发生晕厥。
此外,这些低位起搏点的频率相对较慢(25~40 次/min),心动过
缓使复极延长,容易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
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晕厥。如果心动过速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持续存在,意识不能恢复,则发展为心脏性猝死。
一些药物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对窦
房结功能或房室传导有抑制作用引起心动过缓。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晕厥并不少见,尤其在女性,这是因
为药物延长 QT 间期所致,长 QT 综合征的患者尤其多见。导致 QT 间期
延长的药物有很多种,如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神经精神科药物、
抗生素、非镇静类抗组胺剂等。
标签: #晕厥
摘要:
展开>>
收起<<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共识摘要如下:一、晕厥分类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