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组织化管理

2025-08-23
999+
32.5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组织化管理(完整
版)
卒中组织化管理涵盖了卒中的院前急救系统、卒中中心的院内急诊
快速诊治、卒中单元和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各级卒中中心之间的区
域协同网络建设,及涉及前述各个环节的卒中医疗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1院前急救系统的组织化管理
1.1 院前迅速识别卒中
推荐意见:
·急救人员采用中风 120、CPSS、LAPSS 或 FAST 等标准化工具进行
卒中院前筛查,使卒中患者得到快速识别(I 类推荐,B 级证据)。
·急救人员采用 RACE、LAMS、FAST-ED 或 PASS 进行卒中院前筛
查大血管闭塞(II 类推荐,B 级证据)。
1.2 急救医疗服务人员的派遣和现场诊疗
推荐意见:
·EMS 调度员应利用卒中院前识别和筛查工具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
并优先派遣救护车和 EMS 人员(I 类推荐,B 级证据)。
·EMS 人员在现场应对疑似卒中患者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
处理,包括确定发病时间,处理呼吸和循环问题,进行心电图检查及生
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因院前干预而延误转运(I 类推荐,B
级证据)。
1.3 快速转运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推荐意见:
·卒中急救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转运目的,EMS 人员在遵循就近原则
的前提下,应结合患者病情和转送医院对卒中救治能力等因素制订合理
的转运方案(I 类推荐,A 级证据)。
·发病在时间窗内可能需要静脉溶栓的疑似 AIS 患者,EMS 人员应将
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最近的有资质的 PSC/CSC(I 类推荐,A 级证
据)。
·疑似大血管闭塞所致 AIS 患者,在时间窗内(最长发病 24h 内)可
能需要急诊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应及时转运到能开展血管内治
疗的 CSC(I 类推荐,A 级证据)。
·直接转运模式(hub)、分级转运模式(drip-and-ship)和移动诊
疗模式(trip-and-treat)各有利弊。EMS 人员对疑似大血管闭塞所致
AIS 患者选择何种转运模式时应综合患者病情、发病时间、当地 PSC/
CSC 分布、交通状况、转运距离、患者意愿等因素制订合理的转运方案
(I 类推荐,B 级证据)。
1.4 院前预通知
推荐意见:
·院前急救人员应在疑似卒中患者到达接诊医院前预先通知,提前传
递患者简要信息,使接诊医院提前启动卒中绿色通道。院前急救人员与
接诊医院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交接工作(I 类推荐,B 级证据)。
1.5 院前卒中公众健康教育
推荐意见:
·加强公众院前卒中健康教育,重点掌握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知晓
卒中治疗的时间紧迫性并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I 类推荐,B 级证据)。
2卒中中心的组织化管理
2.1 卒中急诊组织化管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组织化管理(完整版)》摘要本指南聚焦卒中组织化管理涵盖多个环节:1院前急救系统:急救人员应采用标准化工具快速识别卒中及大血管闭塞;EMS调度员快速识别并优先派遣;EMS人员现场评估处理避免延误转运;遵循就近原则结合病情等制订合理转运方案;院前预通知接诊医院;加强公众健康教育。2卒中中心的组织化管理:包括卒中急诊组织化管理如快速搜集资料、评估分类、快速影像扫描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改善流程持续改进绿色通道质量;卒中单元组织化管理涵盖概念、建设内容及方式;卒中门诊组织化管理涉及团队组成、管理范围、患者健康教育及志愿者工作。3区域协同网络建设:推进各级卒中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急救网络化体系开展远程医疗。4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卒中登记系统设定临床路径设立评估标准明确PSC和CSC的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并建立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