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201709019内科规培【30页】

2025-08-23
999+
611.58KB
3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摘要:
展开>>
收起<<
梧州市工人医院血液科卜声镝医生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进行了解读。国内外包括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欧洲第四届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4)等相继更新了相关指南其中中国指南于2016年再次更新。2016版指南对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定义进行了更新并描述了粒缺伴发热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病原微生物分布指出其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不明显发热往往是感染的唯一征象且病原检出率低。诊断上强调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微生物学检查的重要性。治疗方面根据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进行危险度分层和耐药性评估以指导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高危患者需使用能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若广谱抗菌治疗47天仍持续发热需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此外指南还明确了抗菌药物疗程及预防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