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更新解读【44页】

2025-08-23 999+ 305.64KB 4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摘要: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版)》更新解读摘要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免疫低下感染症状体征常不明显死亡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风险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指南出台后国内外多项指南和研究有了新进展2016版指南于5月发布。该指南关键更新包括:1纳入中国粒缺发热患者全国多中心流调数据;2纳入ECIL4治疗新理念。指南内容涵盖:1定义:明确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发热标准指出80以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会发热且死亡率较高;2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不典型新增闫晨华等研究明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谱;3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定期进行实验室和微生物学检查;4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治疗前需进行危险度分层和耐药评估;5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评估结果立即用药覆盖常见和毒力较强病原菌低危患者可门诊或住院治疗高危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并提出升阶梯和降阶梯策略;6抗菌药物的调整:治疗47天后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或稳定调整用药;7疗程:抗菌药物应持续用于整个粒缺期间;8预防用药: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该指南为粒缺患者诊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改变既往治疗策略有助于降低耐药现

展开>> 收起<<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更新解读【44页】.pptx

共44页,预览1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