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全文)

2025-10-16 999+ 16.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1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全文)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美国女性中其
位居四位位居疗以主 ,
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和辅助
治疗均有较多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发展及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国内逐渐
形成了腹腔镜下子+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常规手术方式。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对常规手术方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关于子宫+双附件切除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切除范围公认为全子宫切除。只是对于 2 期子宫
内膜癌患者,子宫切除范围存在争议。国内传统上认为,肿瘤累及宫颈
即应参照宫颈癌手术方式,采取广泛全子宫切除;也有学者通过子宫切
除术后诊断为 2 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实践,提出这样的患者可不采取广
切除良广广泛)NCCN 指
年前指出,2 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可行全子宫切除,而 1 型子宫内
膜癌患者宫颈受累行全子宫/广泛全子宫切除。
2022 年第 1 版 NCCN 指南评价和手术分期原则中,将 2 期子宫内膜癌患
者的子宫切除范围描述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标准手术,除非需要无
瘤边界才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又基于 2 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评
估存在一定困难,分段诊刮、宫腔镜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对 2 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评估均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将 2 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手术改为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操作性非常好,使临床医生不必过度纠结于
术前宫颈受累的诊断,而只需要手术后病理诊断来确定后续的辅助治疗
即可。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除未生育患者需要评估保留生育能
力治疗外,对年轻患者还存在保留卵巢的问题。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
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且卵巢本身也存在肿瘤转移的可能。因此,传统
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均常规切除双侧卵巢。但年轻患者卵巢切除后
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低危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可否保留卵巢以改
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的问题。
在 2009JCO据 SEER 数
3269 例 45 岁以下的 1 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02 患者保留卵巢。结
发现,保留卵巢患者的肿瘤性生存和患者均无
,认为前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全的。近年又有
中国、家资料在内的多。保留
卵巢对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术前
评估和定手术方案时也应考虑到因素。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摘要:

2021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其他疗法且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均有较多进展。手术方面存在以下争议与进展:1子宫双附件切除:2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切除范围有争议传统认为累及宫颈应广泛切除也有学者建议改良广泛切除NCCN指南指出2期标准手术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早期低危年轻患者保留卵巢可改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证实其安全性。2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可明确分期、切除转移淋巴结但低危患者常规清扫分期意义有限且未改善预后还存在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并发症等副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出选择性淋巴结切除理念并给出5个指征。前哨淋巴结切除(SLND)可评估淋巴结状态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多数报道认为高危、晚期、2型患者也可考虑SLND。3手术途径:多项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研究发现微卫星稳定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预后较开腹手术差研究团队据此提出手术路径筛选模型并在临床实施优化。

展开>> 收起<<
2021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全文).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