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5-08-23 999+ 71.5KB 5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来源:河北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网 发布时间:2011-04-23 查看次数:43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
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
tran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 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
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
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
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发展,
学组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
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
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指南
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
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 5-10/100
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 2~3 倍,死亡率约 1.5/100 000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2~51。常见与 4570 岁人群,男性发生平均
年龄为 69 岁,女性发生平均年龄为 76 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患者
只有 13 岁,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在 40 岁前发病的女性中
50%发生于孕期。从发生部位上看,约 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
脉,20%位于降主动脉,10%发生于主动脉弓部三大血管分支处。
病因学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
果。主动脉中膜是由网状弹力纤维、间隔支撑胶原纤维和规律排列
平滑肌细胞组成。平滑肌细胞形成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本身亦是
支持营养弹力纤维维持血管的应性胶原纤维决定了血管
横向阻力,同时响着血管的应性。影血液动力学的主
是血管的应性、离血液的初始血液动力学对主动脉
管壁的主作用因是血的应力(包括剪切应力与残余应力),
常用可是血压变化率(dp/dt max)。当各种原因造成血管
应性的降,使血液动力学对血管壁的应力增大,造成血管管壁
的进一步损伤,又再次使血液动力学对血管壁的应力增大,从
为一个恶循环直至主动脉夹层形成。
1 性疾病
这里是指一可以引起异常的遗性疾病。马凡综合
是目前公认患主动脉夹层的主病。据文献报道
75的马凡综合患者可发生主动脉夹层。其次包括 Turner 综合
Noonan 综合Ehlers –Danlos 综合发生主动脉夹层。均
为常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轻。主为中膜的纤
素样变坏死,与中膜结构先天性发有关。病造成中
膜层的缺损薄弱,壁内血形成,使血管应性的降,血液动
力学中的应力作用增大,伤内膜直至破裂,导血液入,形成
主动脉夹层。
2 先天血管
文献统计主动脉夹层患者中 9合并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先天
性主动脉缩窄的病人其夹层的发病率是常人的 8倍。在先天性主
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中,主动脉中膜层常有死的结构性改变
主动脉缩窄的中膜有退行。血管形状的改变了血液动力
学的变化,使应力在某点集中,累积效应造成此中膜结构的
直至主动脉夹层形成。以主动脉缩窄缩窄的近主动脉
承受了异常的血而远端,主动脉夹层出现在
的近几乎不发展至缩窄的主动脉。
摘要: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来源:河北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网发布时间:2011-04-23查看次数:432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stent-graftexclusion,EVE)的丰...

展开>> 收起<<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doc

共59页,预览1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5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