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5-08-23
999+
104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1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头晕或眩晕症状,其中脑
卒中是其最常见的病因。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卒中约占急性头晕/眩
晕病因的 3%-5%,最常见于由后循环供血的小脑或脑干卒中,少数为
前循环供血的前庭皮层区病变。上述部位卒中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
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是造成临床漏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引起
孤立性眩晕的病因分类中,中枢性病变所占比例约为 0.6%-10.4%,其
中 80%以上归因于血管源性病因,因缺少神经系统症状与定位体征,极
易被误诊为外周性前庭病变,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增加预后不良风险;
此外,大量良性前庭疾病患者常易被误诊为后循环卒中,并接受相关检
查、药物及有创性治疗,增加医疗风险,并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目
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
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有必
要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病因机制、功能解剖相关临床特征及诊疗原则
等进行多学科专家交流形成共识,以便提高临床医师对血管源性头晕/眩
晕的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能力。
1.病因与机制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主要病因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
卒中包括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常见病因包括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与夹层,少见
病因包括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血管炎等。出血性卒中包括自发性颅
内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高血压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病因,
其他病因还包括脑淀粉样变性、梗死后出血转化、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动静脉畸形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和发作性前
庭综合征(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EVS)是血管源性头晕/眩
晕最主要的前庭综合征类型。其中表现为 AVS 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常见
病因包括后循环梗死与小脑出血,少见病因则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蛛
网膜下腔出血及椎动脉夹层;而表现为 EVS 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病因以
后循环 TIA 最为多见,少见病因包括表现为短暂性前庭症状的小梗死灶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脑室邻近部位卒中所致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等。
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病灶若累及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前庭小脑、前
庭丘脑、前庭皮层等中枢前庭结构,或损害前庭-眼动、前庭-脊髓及
前庭-小脑等联络通路,则会产生头晕、眩晕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前庭症
状。
2.临床表现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通常伴随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包括意
识障碍、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等。根据
起病形式、症状及定位体征可快速定位诊断,但对于缺乏神经系统症状
或定位体征的“孤立性中枢性前庭综合征”(isolated central vestibular
syndrome,ICVS)则需结合床旁神经-耳科查体及神经影像学检查项
目加以识别。
2.1 小脑病变引起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小脑病变是引起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据统计约
11%的小脑梗死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缺少构音障碍或肢体辨距
不良等典型症状体征。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内侧支供血的小结、小舌、扁桃体与小脑前下动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供血的绒球是 ICVS 常见
的病变部位。
2.1.1 PICA 梗死引起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小结、小舌及扁桃体受累均可表现孤立性眩晕和姿势平衡障碍,其
中以小结病变引起的 ICVS 最为常见。小结损害可造成同侧前庭神经核失
抑制、速度储存机制调控及空间定位功能异常,可以发现快相朝向病灶
侧的水平自发眼震、倒错性摇头眼震(head-shaking nystagmus)、
病理性眼偏斜反应(ocular tilt reaction)及主观垂直视觉(subjective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1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头晕或眩晕症状,其中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病因。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卒中约占急性头晕/眩晕病因的3%-5%,最常见于由后循环供血的小脑或脑干卒中,少数为前循环供血的前庭皮层区病变。上述部位卒中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是造成临床漏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引起孤立性眩晕的病因分类中,中枢性病变所占比例约为0.6%-10.4%,其中80%以上归因于血管源性病因,因缺少神经系统症状与定位体征,极易被误诊为外周性前庭病变,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增加预后不良风险;此外,大量良性前庭疾病患者常易被误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