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概述

2025-10-14 999+ 20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概述
  
   【摘要】 中药长期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关于中药镇痛的机理研究有了一定进展,就近 10 年来对于中
药镇痛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 【关键词】 疼痛;中药;综述
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pain with
good efficacy for a lo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n
experiment,there is a great progress on study of analgesic mechanism
of Chinese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ies about analgesic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10 years.
 Key words:pain;Chinese medicine;review
 疼痛是包括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后致痛物质从组织产生和释放,疼
痛感受器的致敏,痛觉信息的传导和感觉中枢的感知,并最终进入意识阶段的一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医认为疼痛不外乎经络闭阻、痰湿阻滞、气血逆乱等,是以
经络气血失调为根本原因。治疗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通络等方法,长期临
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药镇痛的机理研究有了一定
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1 外周作用
  减少外周致痛物质及诱导痛敏物质的分泌 中药可通过减少以
IL-8 为代表的细胞因子类物质、单胺类神经递质、PG、NO、超氧阴离子等外周物质
的生成,减弱对疼痛传入神经系统的刺激,达到镇痛效果。贾英杰等研究发现化坚
拔毒膜对疼痛时血清 IL-2 含量的降低及 PGE2 含量升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衡先
培等发现以虫类通络法的代表方通络汤(水蛭、僵蚕、地龙、全蝎、地鳖虫)灌胃可
明显增虚火旺大鼠模型离子致痛的痛,明显降低环血中的 5-HT
和组织胺。聂红报道,EOAD(白芷总挥)对甲醛致痛大鼠模型有明显镇痛作
用,显着降低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秦林等研究表明川乌与白芍配伍
抑制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降低血炎症介质 PGE2 的含量。许建阳等发现金铁
浸膏灌胃对福氏佐剂诱导的类湿关痛有显着的镇痛效应,能提高痛,
降低血清 NO/NOS,阻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等发现中药(主要
成分:全蝎、南星大黄川穹)明显小鼠血中超氧化物的含量,
减少质过氧化代产物。
  减轻局部致痛物质的堆积 中药可通过扩张改善微循环、
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度等,加快流速度,使局部致痛物质快速转移和代
镇痛。熊元君等发现复方血竭止擦剂(含有三七苏木等)可使小鼠耳
动脉、细静脉扩张,细血管开量增,血流速度加快,并降低右旋醣酐
家兔血瘀模型粘度周效易德保在研究中发现 10%威灵仙提液可以
明显热板所致的小鼠舔的时,减少小鼠扭次数,对小鼠耳肿胀
大鼠足肿胀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血的通透性,抑制醋酸所致的
鼠腹腔炎症渗出刘蕾等研究表明复方威灵仙合剂(威灵仙防己木瓜当归)
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引起,小鼠热板引起的痛潜伏期,
大鼠蛋足跖肿胀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摘要:

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概述摘要中药在临床治疗疼痛方面历史悠久、疗效良好。随着实验技术发展近10年中药镇痛机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疼痛是复杂过程中医认为其以经络气血失调为根本治疗多用活血化瘀等方法。中药镇痛机理主要有外周和中枢作用。外周作用方面一是减少外周致痛及诱导痛敏物质分泌如化坚拔毒膜拮抗疼痛时血清物质变化;二是减轻局部致痛物质堆积像复方血竭止痛擦剂扩张血管、加快血流;三是增加外周内源镇痛物质释放如痛膜宁制剂提高家兔血浆内啡肽含量。中枢作用上内啡肽、5HT、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有镇痛效应中药可增加其含量如癌痛欣滴鼻剂提高大鼠脑组织内啡肽含量。此外中药还可通过抑制cfos基因表达激活阿片肽基因表达产生镇痛作用。目前研究存在局限性多依赖动物实验模型只能部分模拟疼痛且对中药多靶点作用的研究孤立分散未来可开展综合研究。

展开>> 收起<<
中药镇痛机理的研究概述.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