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5-10-14
999+
19.5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章综述了评判性思维在护士临床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发现护士应
用应用评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现象很少,分析出学历、人格特质、临床教学、临床
培训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
导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时,更好地发挥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
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
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的重要因素。美国护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
认证委员指出,进入 21 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
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
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
下。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美学会 1987 年在 Facione 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
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
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
论和解释。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
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
及标准等部分。
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
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
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
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
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
性思维的培养。
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
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性格较外向、乐观、好交际的学生更为珍惜学
习的机会,这种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善于自我控制,容易学习与接受新事物,能较
好地适应环境。这与曾佳凤、胡荣等研究中示性格内向者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
度方面优于外向者,面对问题时,内向沉稳的性格可能更能全面正确地认知、分析
问题的观点相反。
临床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汤根
芬.徐彩华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逻辑推理
解释及论述的能力显着提高,尤其是反思日记法、询证护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
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
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
摘要:
展开>>
收起<<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文章综述了评判性思维在护士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现象较少。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目前临床护士多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文章分析了影响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包括学历、人格特质、临床教学、临床培训、阅读习惯等。其中学历越高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精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外向、乐观者更易接受新事物;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新进岗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分级培训等临床培训是提高该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强调了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它无形中促进护士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种技术从而更好地完成救护任务。因此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