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25-10-14 999+ 17.54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电针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2013 年 2 月~2013 年 6 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将所
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30 例,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36~73 岁,平均 52.13
岁。右半结肠切除术 6 例,左半结肠切除术 3 例,乙状结肠切除术 3 例,Dxion 术 18 例。(2)对照
组 30 例,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35~73 岁,平均 53.10 岁。右半结肠切除术 5 例,左半结肠切除
术 5 例,乙状结肠切除术 4 例,Dxion 术 16 例。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全麻。平均手术
时间为 2.50 小时。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性别、手术方式采
X2 检验,年龄采用 t 检验,手术时间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
显性差异(P>O.05),详见如下:
  1.1.1 性别:本资料中实验组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对照组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两组间
男女性别比较,无明显性差别(P>O.05)。(见表 1)。
1.2 结直肠癌诊断标准:
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参照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版):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
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
展开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大便带血、黏液便等)、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及肠梗阻。重要的检查有以下几项:直肠指检,凡怀疑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诊,
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灶,可取病理活检以确诊。影像学检
查主要有钡剂灌肠、直肠肠腔内超声、CT,MRI,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癌肿浸润肠壁的深
度、判断有无局部及远处部位转移。结直肠癌的诊断是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合判断。
1.3 病例纳入标准
1.2.1 术前经临床及病理学实为发性结直肠癌,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的患者。
1.2.2 性别不,年龄 25~75 岁。
1.2.3 手术时间 1~4 小时的患者。
1.2.4 同意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
1.3.1 性肿瘤期出现者。
1.3.2 对针刺晕针者。
1.3.3 有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
1.3.4 非原发性结直肠癌者。
1.3.5 已广泛转移者。
1.3.6 术后病理诊断不明确者。
1.3.7 不纳入标准以及不合作者。
1.4 病例的和脱落
1.4.1 研究过程中,受试者依性差。
1.4.2 研究过程退出者。
1.4.3 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者。
1.4.4 治疗过程接受了治疗方法者。
2 研究方法设计
2.1 临床分组
分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实验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照组实验
组各 30 例。将选病例时间顺序编为 1~6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6 行第一个数(93),
开始右查遇到或等30 的数记下,直到找出 30 ,将这 30 个数相同
编号的病例分对照组,下的病例实验组。两组间病例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
间等方的比较无差异(P>0.05),一资料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
般包括术后禁食禁饮持续胃减压留置导尿管,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
的平,补充生素微量元素等,以及营养支持疗法,不予胃动力药;术后第一、五天复查血
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督促患者术后第一开始下床活;为病人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多与病人进行交流缓和紧张除其恐惧心理。
2.2.2 实验组
实验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术后 24 小时后电针干预治疗,连续治疗 5
2.2.2.1 选择针具
选用华佗牌针具针身长为 65mm针柄长为 30mm,直为 O.38mm 标准的 28 号针
2.2.2.2 选体位:
仰卧位,双腿伸直,自然放于
2.2.2.3 选取位:
足三里:位腿前当犊鼻三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指(中指)。
上巨虚:位腿前当犊鼻六寸,足三里三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指(中指)。
2.2.2.3 消毒
2.2.2.3.1 针具器械消毒:采用高压蒸灭菌法。
2.2.2.3.2 医手指消毒:医的手在针刺前,用肥皂水洗刷干净爱特卫普牌免洗外科手消毒
涂擦再持针施术。
2.2.2.3.3 施针部位消毒患者针刺,用 75酒精棉球拭擦应从心点向
绕圈拭擦
2.2.2.4 方法:
采用 28 号针,对足三里上巨虚作常规消毒后,术者右手持针直进,深度为 1~2
气后,将电针输调至“0位,将两导线负正极分别夹在刺足三里上巨虚针柄上
源开,选疏密波,将电流量慢慢调至患者可以耐受的范留针时间为 20min。治疗后,
0位,再关闭电源,取下导线,将取出。方法术后 24 小时后开始使用,
每日 1,5 为一疗,5 后患者排气者,终止治疗。
2.3 异常情的处理与预防
2.3.1 晕针
处理:立刻停止针刺迅速全部取出。使患者平注意保暖。重者可刺水沟、内
灸百会关元、气位。若仍患者转可以合其治疗或使急救措
预防针刺前做好释工作,除患者对针刺恐惧
2.3.2
   处理:为患者精神紧张,可针穴附近进行,或叩弹针柄为行,或
转所者,可向相转。
预防针刺前做好释工作,除患者对针刺恐惧注意作手法
转。

标签: #直肠癌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电针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的6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于术后24小时后进行电针足三里、上巨虚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仅接受术后常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腹痛、腹胀、胃肠反应情况也得到改善。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还详细描述了电针治疗的方法、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针刺注意事项以及观测指标和疗效标准。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结论显示电针干预可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研究也指出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样本量较少未纳入部分手术患者观察指标多为主观指标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引用更客观的检测手段加强研究。

展开>> 收起<<
电针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ocx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