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讲解

2025-10-13 999+ 41.5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对中国干燥技术、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作了评述; 对干燥技术在
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作了全面介绍; 对干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干燥技术; 理论研究; 技术创新; 应用现状; 发展道路
1 干燥技术现状
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 1975 6 23 日至 30 日在南京召开, 至今已 30 年了。
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大约有 50 多家, 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
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 600 多家, 企业
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干燥技术基础研究、工艺研
究及工业化应用研究, 使得我国干燥技术正在走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
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的全国干燥技术会议已举办 10 , 共发表论文 665 篇。这是我国规模
最大、涉及行业最广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除此之外,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
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 9 ;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
举办过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 10 , 共发表论文 537 ; 中国制冷学会举办过全国真空冷
冻学术讨论会 10 , 冻干技术交流活跃; 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 也已达 10 , 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
30 年来, 中国的许多干燥技术已得到了工业化应用, 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
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 内加热流化床, 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 、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
回转圆筒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
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粮食干燥等。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有部分
机型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干燥单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
效率和总能耗有较大的影响, 还在于它往往是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 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
质量, 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经。我国有许多产品, 就纯度已经达到
国外产品, 因为干燥技术不国外, 堆积密度、粒色泽指标上, 在国际
场竞争, 有的售价国外同类产品的分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大型化干燥
备还依赖进口。椐估计, 我国生产的干燥设备种类国外的 30%40% 。由此可, 我国
干燥技术研究仍然重而道远。
2 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
2 . 1 基础理论与用工程技术研究
30 , 我国学在干燥技术领域得了许多成果, 是部分实例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理研究所刘登瀛研究员的在微时间尺度热流密度作用
超急传质》一文, 实验验证非傅立( ) 效应的, 首次提出了非傅
叶热效应和非费克扩散效应对于干燥过程的影响趋势, 并对多流化床干燥机和对流干
燥机中非稳态干燥过程作了全面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刘相东教授内部湿迁移过程的网络及分形网络
拟”研究中对料和干燥介传递过程作出了新的解释, 干燥技术提供了理
论支持。还对“脉燃烧干燥技术作了深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曹崇教授是中国的
谷物干燥专家, 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开发了多种软件, 研究开发的 5HG- 4 , 5
粮食干燥成套设备已广百余台。中国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在木材干燥领域研发了木材
湿干燥机能热干燥机,太阳能木材干燥过程的传质研究面也
研究成果。中国林业科学院林化所的王宗濂研究员与课题组的同志上世纪 80
开发了 10 万厘泊高粘度物料的喷雾干燥技术, 离心喷雾雾化的研究中以
学模型解决轴系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还研制了生产能力 50t/d 的能生产 0.3 0.5mm
的分染料高压喷雾干燥设备。大理工大学王喜忠教授王宝教授、于才渊
教授对中国的喷雾干燥设备进行了广泛研究, 了年产万吨的大型干燥装置。在磷脂油脚
番茄的微胶囊化技术、电雾化技术、超临界干燥和纳米粉体干燥研究面也都处
于国内领先地位香港科技大学化工华博士对纸的热风冲击穿透冲击穿透
面作了深入研究,首次发现有二次升阶段天津科技大学的潘永康教授在研究生
料和蔬果动态干燥发现, 有些生物物料干燥时如果湿球温度接近于生物物料的
酵温度,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的活性( 90% ) 蔬果切片的动态快速干燥可在
0.5 小时将湿含量90% 10% , 有效营养成损失甚少。还对流化床的工业应用
作了开发研究。东北大学徐成海教授近年来研制成功“连续真空干燥设备“连续真
空冷冻干燥设备, 可冷冻干燥活、活皮肤骨骼角膜等生制品, 在医学有重
意义山东省科学院史勇春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流态化干燥技术、蒸汽回转干燥技术研究
, 在国内位处。研究的内加热流化干燥机在纯碱干燥煅烧制盐干燥中代了
产品和进口产品。在国内首次研究出 PTA 干燥工业模型。
2 . 2 技术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 我国干燥技术的产业化走了一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
国干燥机型有 20 个系列 250 。有些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 代进口。
是国内生产的部分干燥设备与技术现状。
带式干燥机: 穿流气流带式干燥机和多带式干燥机, 生产厂家较多, 六七个
, 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国外有 240m 大型带式干燥机, 我国现有设备的最
大干燥面积为 140m。大型设备开发是今后的主要任务⑵箱式干燥机: 生产厂家较多, 国内
有热循环、药用 GMP 道式, 三类20 喷雾干燥机: 生产
厂家较多, 雾化器仍然力式、离心式和气流式三种。型30 。喷雾干燥技术已
, 干燥机的质量性能已接近丹麦尼鲁公司水平。近 20 年来喷雾干燥技术
与设备的进主要现在: 解决问题, 改善了产品, 生产了喷雾与其他操作单
相结合的一化干燥机, 开发了喷雾和其他干燥装置结合的组干燥工艺。
流态化干燥设备: 包括普通流化床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 式振动流化床干燥
, 式振动流化床干燥机, 质体振动流化床干燥机) 、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机、搅拌流化
床干燥机、性粒子流化床干燥机。型50 中普通流化床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
燥机常规产品, 生产厂家,家。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机近年来技术进步很, 达到
了国际先进水平, 苏尔寿产品。
气流干燥机: 有直气流、脉冲气流、强化气流、旋气流、旋气流等型式, 是我
粒状料干燥的用技术。生产厂家, 40
⑹ 闪蒸干燥机: 国内生产厂家, 上世纪 80 进以来, 已发展到第, 在技术
水平已可以干燥机。型10
桨叶式干燥机: 是在吸收日本奈良机技术基础发展来的, 主要用于化工、
化工产品的干燥。大型的桨叶式干燥机主要用于污泥干燥。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
业能制造这设备,, 于双, 的大型设备有制造的道。
最近我国又引进了日本工所桨叶技术。
盘式干燥机: 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 上海化工备研究所开开发此技术, 年国
内多家干燥企业开开发此产品, 目前技术已基本,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的干燥。
有近 20
⑼ 管束干燥机: 热效率, 热效率可达 80%90% , 特别适用于干燥温度150℃
料。国外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日本大川原化机式会。国内生产厂家较多, 主要
用于槽渣的干燥, 六种
摘要: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对中国干燥技术、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作了评述;对干燥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作了全面介绍;对干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干燥技术;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发展道路1干燥技术现状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1975年6月23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至今已30年了。30多年来,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约有50多家,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600多家,企业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干燥...

展开>> 收起<<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讲解.doc

共13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