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

标签: #心律失常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室颤多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正常人群也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差异大危害极大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类。药物治疗地位不可动摇常用药物包括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中医中药也有一定作用如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控制室早。器械治疗方面我国始于1991年植入例数逐年增加但与欧美相比治疗率仍低。导管消融技术始于1990年三维标测技术提高了成功率。研究证实交感神经激活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肾动脉消融有助于减少其发作。未来需遵照指南进行危险分层以确定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加强导管消融技术学习与培训。我国是否建立“室速网”和“室速监测单位”值得探讨。此外我国还需加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索多组织全国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