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2025-10-13 999+ 26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2008-05-06 21:55:21)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
第一节西医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亲代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代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
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代细胞,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期,也称 DNA 合成前期(G1 期),进入 DNA
合成期(S 期),完成 DNA 合成倍增后,再经短暂的休止期,也称 DNA 合成后期(G2 期),细
胞又再进入有丝分裂期(M 期)。有时细胞周期明显延长,细胞长期处于静止的非增殖状态,
称为 G0 期。G0 期细胞与 G1 期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正常启动 DNA 合成的信号缺乏反应。但是,
处于 G0 期的细胞并非死细胞,它们继续合成 DNA 和蛋白质,还可以完成某一特殊细胞类型的分
化功能。这些细胞作为储备细胞,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即可重新进入增殖的细胞群中并补充到
组织中。
  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经历细胞周期。然而,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区别之一,是处于不
同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数目不同。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在肿瘤全细胞群中的比率称生长比率
(growth fraction, GF)。增长迅速的肿瘤 GF 值较大(接近 1),对化疗药物敏感,如急性
白血病等;增长缓慢的肿瘤 GF 值较小(约 0.01~0.5),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如多数实体瘤。
体内的肿瘤组织一般早期生长较快,但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缺血、营养不良和
血管生成减慢等原因,使其生长变慢。这时通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可减轻肿瘤负荷,同时促使剩
余的肿瘤细胞重新又进入活跃的增殖状态,也提高了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各种抗恶性肿瘤药物对各期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不同,将抗恶性肿瘤药物分为两
大类:
  1.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是指对增殖期某一期细胞
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抗代药(antimetabolites)、拓扑构酶抑制药(topoisomerase
inhabitors)等主要作用于 S 期细胞,于 S 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类(vinca alkaloids)、
紫杉碱类(taxanes)等主要作用于 M 期细胞,于 M 期特异性药物;博来霉素bleomycin)
主要作用于 G2 期细胞,于 G2 期特异性药物。
  2.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NSA) 是指一般对增殖期
细胞杀灭作用较,对一分非增殖期细胞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alkylating
agents)、类化合物(platinum compounds)、丝裂霉素 Cmitomycin C)和放线菌素
D(dactinomycin D)等。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1.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药物分别在不同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用,于抗代药。
大多数抗代药的化学结与正常细胞内的某些成分相似①叶酸拮抗药,可二氢叶酸
,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等;②嘧啶拮抗药,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胸苷
合成阿糖苷(cytarabine)制 DNA 多聚酶等;③嘌呤拮抗药,可嘌呤核苷酸互
变,如巯嘌呤(mercaptopurine)等;④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hydroxyurea)等。
  2.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药物可干扰微管蛋白合与解聚间的平衡干扰核糖体的功能
影响氨基酸供应。①微管蛋白制药,如长春碱类(vinca alkaloids)和紫杉碱
(taxanes)等;②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如三尖杉酯碱类(harringtonines);③影响氨基
酸供应的药物,如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等。
  3. 入 DNA 干扰过程 药物可入 DNA 碱基对之间,干扰过程,RNA 的
成,于 DNA 入药。如 dactinomycin D 阿霉素doxorubicin)等蒽环类抗生
  4. 影响 DNA 结与功能 破坏 DNA 的结拓扑构酶活性,影响 DNA 的
制和修复功能。①烷,如氮芥mechloretham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
替派(thiotepa)等;②破坏 DNA 的类化合物,如顺铂(cisplatin);③破坏 DNA 的抗生
bleomycin 和 mitomycin C④拓扑构酶抑制药如喜树碱类(camptothecine)和鬼臼毒素
(podophyllotoxin)生物。
  5. 影响激素平衡 药物通过影响激素平衡从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①雌激素类药和
雌激素拮抗药;②雄激素类药和雄激素拮抗药;③孕激素类药;④糖皮激素类药;促性
激素释激素抑制药,如亮丙瑞林(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等;⑥芳香酶抑
药,如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阿那曲唑(anastrazole)等。
节  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药性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药性(resistance)可分为有性药和获得药。某些肿瘤细胞
可能然对药物药,即有性药。有性药反了肿瘤细胞的修饰,其生机
制可能是药物不能到使靶点失活的细胞内度或者肿瘤细胞缺乏对凋亡机制的反应能
如,缺乏 p53 基因的肿瘤细胞,管抗制了靶位酶蛋白(如 MTX 抑二氢叶酸还原),
但是这些肿瘤细胞可能不G1/S 期检测点“捕获”而经历凋亡,而是继续进入细胞周期,
摘要: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医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首先从细胞生物学机制看细胞周期包括G1、S、G2和M期G0期细胞作为储备细胞特定条件下可重新增殖。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经历细胞周期但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数目不同增长迅速的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抗恶性肿瘤药物分为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拓扑异构酶抑制药等)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铂类化合物等)。其次从生化机制看药物通过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嵌入DNA干扰转录、影响DNA结构与功能及影响激素平衡等方式抗肿瘤。此外还介绍了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包括耐药性(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特别是多药耐药性)及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原则(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毒性、抗瘤谱、药动学特点考虑)和毒性反应(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

展开>> 收起<<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