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一)

2025-10-08
999+
11.51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一)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得
出结论: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治疗,可使骨髓抑制患者渡过
骨髓抑制期的各种不良反应。
【关键词】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
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
补充。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
分裂。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on)以及许多
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
骨髓细胞受抑。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化疗
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
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
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 6-8 小时,
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 5-
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 120 天,受化
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
见于化疗后 1-3 周,约持续 2-4 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
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
降为主。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马利兰、环磷
酰胺等均可致白细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导致血小板下降
并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可使全血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肿瘤病人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病人体温
变 化 , 预 防 继 发 感 染 , 每 周 查 血 象 1~2次 , 当 白 细 胞 低 于
3.0×109/L,血小板低于 8.0×109/L 时需暂停给药,给予补血药,并加
强营养。白细胞低于 1.0×109/L 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对血小板严
重抑制者不宜注射。注意防止皮肤破损,观察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
摘要:
展开>>
收起<<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摘要本文总结了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常由化学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是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不同药物影响程度不同。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对肿瘤病人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12次血象根据白细胞、血小板数值采取相应措施。各种抗肿瘤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等情况并不相同。对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关心照顾常与患者交谈解释化疗后常见的毒副作用消除其心理症结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顺利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难关。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