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2025-10-08
999+
16.5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得出
结论: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治疗,可使骨髓抑制患者渡过骨髓抑制期的
各种不良反应。
【关键词】肿瘤化疗 骨髓抑制 护理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
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为了达
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
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
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化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大多
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
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 6-8 小时,因此骨髓
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 5-7 天,其下降出现较
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 120 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多
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 1-3 周,约持续 2-4 周逐渐恢复,并
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
小板下降为主。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马利兰、环磷酰
胺等均可致白细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导致血小板下降,并随着药物
剂量的增加,可使全血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肿瘤病人进行操作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血象1~2
次,当白细胞低于×109/L,血小板低于×109/L 时需暂停给药,给予补血药,并加
强营养。白细胞低于×109/L 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对血小板严重抑制者不宜注
射。注意防止皮肤破损,观察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及
便血等症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病人的主诉,并尽力去除可能导致内出血
的诱因。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呕吐物与大便的性质,对咯血及咳血病人
要记录血量及颜色。
许多抗肿瘤药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最初表现为白细胞,尤
其是粒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液中三种细胞成分均可受到影响,严重时红
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下降,甚至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各种抗肿瘤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现的迟早、持续的时间并不相同
如果是单纯粒细胞受抑制,而干细胞未受到影响,血细胞成分的变化只
有一二项,抑制出现较早,骨髓增生低下是暂时的,恢复也会较快。有些药物对白
细胞和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出现虽然较迟,但程度较深,恢复缓慢,表明很可能影响
了干细胞。有时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中性白细胞右移,这比常见的白细胞左移更
严重,应加倍重视。
所以总结在日常的调护和防治方面的要点:
(1)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往往情绪消极,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
尽可能多给予主动关心和照顾,常与患者交谈,向其解释化疗后常见的毒副作用,
消除由于骨髓抑制症状的出现所带来担心病情加剧的心理症结,鼓励其树立战胜
摘要:
展开>>
收起<<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摘要本文探讨了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骨髓抑制指骨髓中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是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不同药物影响程度及表现不同。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护理方面一要对肿瘤病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12次血象依情况暂停给药、补血、加强营养白细胞过低需保护性隔离血小板严重抑制不宜注射观察出血症状与生命体征。二要加强营养食品调配注重色香味少量多餐提供合理膳食计划禁食部分食品多食蔬果腹泻时调整饮食。三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中给予支持治疗依指标暂停化疗应用多种药物防治。四要对严重骨髓抑制病人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做好防感染工作。五是必要时可行骨髓移植。及时实施保护性隔离等护理措施联合治疗可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阶段。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