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分型及特殊类型骨折治疗

2025-10-08 999+ 15.8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踝关节周围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中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 3.9%,发生率居关
节内骨折首位。英国每年有 302000 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就医,其中 42000 例较为严重;美
国每年有 2600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就医,其中 25%需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
交通的繁杂,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需求及患者对生
活质量的高要求成为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笔者就踝关节骨折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结
合本期刊登的踝关节相关论文进行简要评述。
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局限性
骨折分型是分析骨折致伤机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最科学、简单、实用的方法。同
时,骨折分型亦已成为临床医师之间交流治疗方案、总结临床经验的专业语言及重要理论
基础。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及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内侧三角韧带复合体、
外侧韧带复合体组成。目前,踝关节骨折使用较多的是 Lauge—Hansen 分型及基于
Danis—Weber 分型提出的 AO 分型。Lauge—Hansen 分型创建于 1950 年,是目前使用
普遍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体系,常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Lauge—Hansen 分型的
命名原则包括两部分,前部分表示足的位置,后部分表示暴力方向。
Lauge—Hansen 共验证了 4 类骨折类型:(1)旋后外旋型损伤(SER),发生率占踝关
节骨折的 40%~75%;SER 包括 4 个亚型,即 I 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Ⅱ度外踝短斜或螺
旋形骨折、Ⅲ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Ⅳ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2)旋后内
收型损伤(SAD),发生率为 10%一 20%;SAD 包括 2 个亚型,即 I 度外侧副韧带损伤或外
踝骨折、Ⅱ度内踝骨折。(3)旋前外旋型损伤(PER),发生率为 7%一 19%;PER 包括 4 个
亚型,即 I 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Ⅱ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Ⅲ度外踝胫距关节面上
方的螺旋形或斜形骨折、Ⅳ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PER 常伴下胫腓联合不稳定。
(4)旋前外展型损伤(PAB),发生率为 5%~20%;PAB 包括 3 个亚型,即 I 度内踝骨折或
三角韧带断裂、Ⅱ度下胫腓前后韧带裂、Ⅲ度外踝形骨折。
是,临床使用中 Lauge—Hansen 分型决策手术指的理论基础存在以
局限性:(1)分型表述了外踝、内踝、后踝骨折的发生,却没确表述骨折的位、成
角的量化指;(2)对后踝骨折定位表述及对关节面损伤无程度表述,骨折发生后踝
外侧或内侧。因此,有学者提出后踝骨折若延续到了内踝,则法使用 Lauge—Hansen
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故称其为“非典型踝关节骨折
类创伤发生于高量损伤,也可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发生率为 6%一 11%,常伴
发于 SER 或 PER 损伤伴腓骨骨折端外时,垂直的骨折线内踝后伴距骨向后内
半脱位,影像学上表为内踝骨折“双边征”CT 可见骨折块覆盖整个后踝。
Danis—Weber 分型重点表述了下胫腓联合的损伤情况。随后,AO 学基于 AO 内
定原则,采纳一分型标准并将其进行了和扩展,共分为 3 型 9 组 27 个亚组,
即 44 一 A 下胫腓联合远腓骨骨折、44 一 B 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44 一 c下胫腓联合
近侧腓骨骨折。见,Danis—Weber 分型有表述内踝骨折、后踝骨折的损伤
问题。上述两种分型的局限性影响了手术方案的选择外踝、内踝、后踝骨折的内
模式选择钢板或螺;手术入路选择,外侧、后外侧、后内侧等均无直接从分型
获取因此需要修订或创建更加科学、客观化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体系。
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治疗
后踝骨折手术指征及手术关键技术的争议
目前,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仍存在大争议虽然诸多学者关节面损伤>25%
为后踝骨折手术指“金标准”但也有学者提出其手术指如 Nelson
Jensen 为,后踝骨折及胫骨远端关节面>33%时,切开复位内定治疗。
Jaskulka提出,后踝骨折块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0%均应手术治疗。Langenhuijsen
等认为,侧位 x 线片上后踝骨折及关节面10%时,内、外踝复位定后仍存在移
1mm,则需行复位定治疗。Abdelgawad 等以后踝骨折块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
>30%且闭合复位后依然>2mm 作为手术指
Michelsen 等认为,对于腓骨复位定后,后踝骨折块仍移>2 时,需行解剖复位。
见,后踝骨折手术指的确定需依赖精准量化的形学指。本研究团队使用 CT 图像
术,创建了一项后踝骨折对关节面损伤影响精准方法,组内相
关系数检测论证了方法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同时证实了传统的侧位 x 线片
后踝骨折大小会低估其实损伤度,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手术指的确定。基于
量方法,结合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有进一后踝骨折的手术指
外,后踝骨折合Die—punch 时,相关疗方案的制、手术操作步骤在
同行中亦备受争议。Die—punch 是指关节内骨折中,一部分关节面骨及
下骨嵌入到其下的质骨中形成的踝关节骨折中,距骨度外旋向后方
位,直接撞击后踝后外侧角,Die—punch 。笔者基于多化成像技术,
设计了 1 例后踝骨折合Die~punch 块病例的远程讨论,结化成像技
资料深入观察,专家们均认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于后踝 Die—punch
需要复位,复位的顺序和术关均存在争议。笔者为,后踝骨折合
Die—punch 应积极复位,术上可在松弛情况下,打开后踝后侧骨折
剥离器或同类器械尽量复位 Die—Punch 克氏针临时定;复位外踝,后
钢板固定;最后复位后踝后侧钢板固定。是,际操作中,Die—
punch 时,复位和固因此,后踝骨折合Die—punch 的手
术指征仍值得广大同行进一步探讨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
据报道,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发生率约 15100000,约 10%的踝关节骨折和超过
0.5%的骨折踝关节扭伤伴发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结的稳
定及运动时的均起到了重要用。下胫腓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关节,其骨
凸起的腓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远端外侧关节面组成,完整是踝关节功能完
的基本条件外,下胫腓联合了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骨间韧带及
韧带。过去,下胫腓联合分离往往采用内定治疗。但现为,踝关节内侧结
稳定时,下胫腓联合的分对踝关节稳定影响外踝骨折线低于腓骨中下 13 时,
摘要:

踝关节周围损伤常见其中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39居关节内骨折首位且发生率逐年增多。骨折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很重要Lauge—Hansen分型和Danis—Weber分型(AO分型基于此)是目前常用分型但均存在局限性。如Lauge—Hansen分型未明确表述骨折的移位、成角的量化指标对后踝骨折无定位表述及对关节面损伤无程度表述;Danis—Weber分型未表述内踝骨折、后踝骨折的损伤细节。因此仍需修订或创建更科学、客观、细化的分型体系。目前后踝骨折手术指征的选择存在争议确定指征需依赖精准量化的形态学指标。本研究团队创建的精准评估方法有望进一步确立手术指征。此外后踝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时诊疗方案和手术操作也备受争议。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芦浩等比较了下胫腓钩和Suture—button技术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二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而Suture—button技术更具优势。三角韧带损伤是否需修复也有争议笔者认为仅特定情况需手术修复。踝关节陈旧性骨折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施忠民提出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制订个体治疗方案。综上踝关节

展开>> 收起<<
踝关节骨折分型及特殊类型骨折治疗.docx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