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2025-10-08
999+
12.5KB
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1.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好发年龄在 50 岁
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
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
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有慢性
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4)X 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针刺
患者取坐位,先用 28 号 1.5 寸毫针针刺靳氏肩三针(肩、肩前、后各约 2 寸)相应穴
位,针以泻法为主。先针肩穴,针刺前先用拇指重按此穴,使患者肩部有明显的酸、麻、
胀、痛感,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
度;余两穴针刺方法相同。再根据症状配穴,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泽;肩前侧痛配手三里
足三里,肩外侧痛配外关、阳陵泉;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臂肌肉萎缩配血海、三阴
交。诸穴留针 30min,留针时肩三针及局部穴位运用电针(疏密波)。每日针刺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间隔 5 天。
2.2穴位注射
患者取坐位,医者先采用、按、揉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主要放松肩关节周围及三角
肌,约 3~5min。然后对肩井、肩、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天宗等穴进行点按,以酸
胀为度,每穴约 1min。再用弹拨法针对粘连点,进行弹拨,弹拨后轻轻按摩肌肉,以缓解
疼痛。接着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采用前弓后箭步,双手紧紧夹持住肩关节,用运肩法前
后运动肩关节。运用摇肩法活动肩关节数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肩周炎后期粘连较重
者使用扳法: (1)上方扳法:医者站于患者侧前方,双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缓缓向上
拔起;
(2)内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患肢搭另一肩,医者固定其搭肩手,一手托其肘部,用
力向上推之;
(3)外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以右侧为例,左手肘点压其肩井穴,右手握患者二、三、
四指,将患肢向上抬起的同时,左肘用力下压;
(4)后伸扳法:以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方,将患肢背伸,右手拉患者右手,向左牵
拉的同时,并上抬旋转患肩,左手托其左肩,以防患者由于疼痛发生摔伤。最后用抖搓手
法,结束治疗。在针刺结束后施行,疗程同针刺疗程。
标签: #肩周炎
摘要:
展开>>
收起<<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摘要肩周炎诊断标准:1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夜间加剧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肌肉可能萎缩查体可见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动作受限无法完成脱衣、梳头等动作;3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4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治疗方法:1针刺:取坐位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靳氏肩三针以泻法为主配穴依症状而定留针30分钟期间肩三针及局部穴位用电针(疏密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2穴位注射:先放松肩部肌肉点按穴位弹拨粘连点并按摩用运肩法、摇肩法活动肩关节对后期粘连较重者使用扳法最后以抖搓手法结束治疗疗程同针刺疗程。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