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方法

2025-10-08
999+
50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主穴:分 2组。1、夹脊颈 4~7;2、哑 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
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
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 1~4位置:哑 1与哑 2、哑 4均位于督脉上,哑 1为第 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
1寸)、哑 2为第 3、4颈椎棘突间,哑 4为第 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 1寸)。哑 3在哑
2旁开 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 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 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 5~6,如颈肩痛麻
至腕指,可均取;第 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 1穴,余穴选 1~2穴。配穴据不同
症型,取 2~4穴。
夹脊穴操作:取 28~30 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 75 度角刺入或旁开夹
脊穴成 45 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 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
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
1、2、4穴,均为直刺 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 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
确,得气后轻提插 3~5分钟或捣针 2~3分钟,要求哑 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
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
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
缓慢送针至 1.5 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
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
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 1
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 1.5 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
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
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 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
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
均留针 20 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但颈部 X片显示退行
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
临床症状减轻,可做轻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 例。其中 1741 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 778 例(44.7%),显效
566 例(29.6%),有效401 例(23.1%),无效46 例(2.6%),总有效率为97.4%[2~
7]。
另250 例,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1.6%,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效率分别为
89.5%和 94.2%[8]。从总的治疗情况看,以神经根型针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夹脊颈 2~7。
配穴: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配穴,每次取 4~5穴。主穴以 2寸毫针
作45 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 1分钟,
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 120~250 次/分,电流强度
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 1~1.5 毫安。每日 1次,每次 30 分钟,15 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 例,部分配合中、西药物,总有效率为93.3~96.4%。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 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
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 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
(一般不超过 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 分
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
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 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
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药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
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 克,乳香、没药各 5克,布
包加水煎煮而成。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 例,结果临床痊愈 54 例,显效及有效215 例,无效31 例,总有效率
为86。7%[15,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设、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后发际下1.5 寸。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 毫升);野木瓜注
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 1穴,据症选 1配穴。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须仔细探找,如能发现条
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在注入药液之前,应略作提插,使得气感明显,天鼎穴应使针
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然后缓缓注入,每穴任选上述药液一种,注入1毫升(阿是穴
可注入药液 2毫升)。隔日1次,12 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9 例,临床痊愈 184 例(,显效 247 例,有效45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
为97.3%。如把颈椎病分为 3期,第 1期为颈椎失稳期,第 2期为骨赘刺激期,第 3期
为骨赘压迫期,以第 1、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多出现在颈、背部,为党参花样的皮损改变。一般为圆形
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边缘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以大
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二)治法
每次选 3~4个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 2%普鲁卡因局麻,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
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宜贴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轻轻把针
向上抬起,将纤维丝挑断,挑净。下一次挑时,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
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
在颈椎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560 例,结果临床痊愈 504 例,显效 38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
100%[17]。
★拔罐加穴位注射。埋线疗法
(一)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天宗、肩井、肩 Yi、合谷、外关、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针刺得气后,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 1~2对夹脊穴。另
选2~3对配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针
15 分钟。次日,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分别注入维生素 B12250 微克/1 毫升(每穴 0.5
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 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进行,两个月为一疗
程。疗程间隔1月。
(三)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 例,结果临床痊愈 62 例,显效 235 例,有效3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 93.1%。随访 60 例,随访期为6月~4年,仅 1例复发。
埋线疗法取穴;大椎 曲池 外关 阿是穴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 yi、合谷、曲池、肩 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夹脊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可采用以下二法照射。
1、氦氖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输出功率25 毫瓦,照射距离 100 厘米,
光斑直径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配穴则用光纤末端贴近皮肤照射。阿是穴亦可以连
接光纤的特别针灸针垂直刺入 3~5厘米,至有强烈的胀麻感后,再行照射。阿是穴照
射,每次 10~15 分钟;配穴照射5分钟。
2、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用二氧化碳治疗机,在与穴区距离 25~30 厘米处照射,
光斑直径4厘米,散焦垂直照射每穴 15~20 分钟,以有温热感为度。
上述方法均每日 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 5~7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2 例,结果治愈111 例,显效 112 例,有效44 例,无效15 例,其
总有效率 94.7%[20~23]。
标签: #颈椎病
摘要:
展开>>
收起<<
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