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2025-10-08 999+ 54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 概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
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1960 年,日本学者尸解时发现颈椎后
纵韧带骨化导致了脊髓压迫症。1964 年,Terayma 将该病理变化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
二 病因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等均在正
常范围。其与葡萄糖代谢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好发于 50
~60 岁老人中,60 岁以上的发病率可高达 20%。
三 临床表现 1.一般概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生与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因此患者早期可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当骨
化块增厚增宽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椎管狭窄时,或是病变进程较快以及遇到外伤时,或后纵韧带
骨化虽不严重,但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时,则可造成对脊髓或脊髓血管的压迫,因而患者多在
中年以后出现症状。
2.颈部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颈部可由无痛而逐渐出现轻度酸痛及不适,颈椎活动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受限,以头
颈后伸受限为明显。当被动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可引起颈部疼痛或酸胀感。
3.神经症状
主要是脊髓压迫症状,其特点是不同程度、有间歇期、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一般先从
下肢开始,逐渐出现上肢症状。少数病例亦可先出现上肢症状或四肢同时发病。
(1)上肢症状主要是一侧或双侧手部或臂部肌力减弱出现麻木、无及手部活动活性减退
严重者不能拿笔持筷捏取细小。患者握力大多减退,肌肉呈中度或轻度萎缩以大、
鱼际为明显。
(2)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抬举困难拖地而行或步态颤抖,有踩棉花感。内
肌痉挛明显者行路呈剪式步态,同时可有双下肢麻木、无、痉挛,严重者不能行起翻身
完全瘫于床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或活髌阵性,病理反射多为性,可有
感觉及感觉减退
摘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内脏功能紊乱的疾病。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与葡萄糖代谢关系密切好发于5060岁老人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20。其发生发展一般缓慢早期可无症状中年以后多因骨化块增厚、外伤或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症等出现症状。病变早期颈部无痛逐渐出现酸痛不适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神经症状主要是脊髓压迫症状包括上肢肌力减弱、麻木无力、下肢无力抬举困难、步态不稳等还有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排便功能低下等。根据神经组织受累程度临床上分为五型。检查包括X线、CT扫描和MRI。诊断需结合神经学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症状轻微或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生命充满意外请珍惜健康积极锻炼身体。

展开>> 收起<<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