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性罕见病—石骨症

2025-10-08 999+ 17.09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可治性罕见病—石骨症
一、疾病概述
骨症石骨脆性硬化骨病
样骨。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特征性表现为破骨细胞不能发挥
骨吸收及骨重塑作用,引起广泛的骨质硬化,重者髓腔封闭,造成严重
[l]
Albers-Schonberg 1904 Albers-Schonberg 1926
Karshner [2]
常的先天性疾病,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具有骨密度增加、骨质畸形并累及颅
cmalignant infantile osteopetrosisMIOP)
类罕色体病。生后 1贫血大为
主要表现,并早期出现视觉障碍、听力损害并有智力发育落后。因骨发育异常
而致
生长缓慢,骨骼畸形,易发骨折。严重感染及出血威胁患儿生命,大约 70%
儿死于生后 6年内[3]..
二、临床特征
主要为以全身骨密度增高、骨塑形障碍而引发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因钙质被骨
犬量吸收,血钙降低,出现方颅、鸡胸,低钙抽搐表现;因骨髓造血减退出现
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及髓外造血;因脑神经压迫出现视听神经受损、面瘫;
颌面牙齿发育异常,反复肺部感染等表现。
三、诊断
根据阳性家族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石骨病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可明确诊
断 。 迄 今 为 止 , 国 际 上 相 关 基 因 包 括
TCIRG1 CICN7 PLEKHM1 CAH[4] OSTM1 TNFSF1 TNFRSFllA[6]
等。TCIRG1 MIOP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TCIRGl 突变占病例的 50%
四、鉴别诊断
1.致密性骨发育障碍('I'oulouse-IJ:iutrcc 综合征)
表现为全身骨骼硬化和锁骨、颅骨发育不全,伴有身材矮小,面孔小,
发骨本病白酶 KCTSK )缺组织
K是破骨细胞中存在的蛋白酶。
2.氟骨症
慢性氟中毒所致,多有长期氟接触史。骨密度增高不均躯干为主,
肢递减。骨粗呈网眼变。
、治
造血移植恶性婴儿型石骨症患儿一有性型患儿
症治为主。
石骨症患儿一般采取对如:对于有面神经麻痹者,可面神经减
;有视神经萎缩或降者可用视神经减压为石骨症患者挽救
[7]性型,一如控制感染、血、加
骨折,给予低钙并磷酸纤维素食物,可缓骨硬化过程
MIOP 的 治 疗 途 径 只 有 异 基 因 造 血 细 胞 移 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allo - HSCT)MIOP 破骨细胞异常相
关,而破骨细造血细胞allo - HSCT 提供能的破骨细胞
是治MIOP 目前唯一明确有的方。国外最早于 1980 MIOP
儿接受类白细胞(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 HSCT
13 即捉常。虽移18 长期
[8]国内2007 童医1
[9]。因骨髓腔小、脾
HLA 型不合等原因,文献报道非同胞全相合 HSCT 植入率仅63%[10]欧洲
(European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EBMT)
报道 122 例患儿allo - HSCT总植入率 77%胞全相合体及
植入率分79%6l%[3]HLA 全相合者造血
5病生存 73%HLA 相 合 缘 供 无事件生 存 (event-free
survivalEFS) 40%亲缘半EFS 24%提示同胞相合
好的
摘要:

石骨症又称大理石骨病是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特征为破骨细胞功能缺失导致的广泛骨质硬化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多为隐性遗传。疾病分为良性与恶性婴儿型(MIOP)后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起病于生后1年内表现为贫血、肝脾大、视听障碍及智力落后严重感染及出血威胁患儿生命约70患儿死于生后6年内。临床特征包括骨密度增高、骨塑形障碍等诊断依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涉及TCIRG1等基因。鉴别诊断包括致密性骨发育障碍和氟骨症。治疗方面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MIOP患儿唯一有效方法良性型则以对症治疗为主。移植面临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且基因异常类型影响预后。对MIOP患儿早期诊断、早期行alloHSCT可获得较好结果。基因检测对患儿能否通过移植治愈有指导意义。文中还列举了一例典型病例患儿3月龄来自山东出现纳奶差、骨密度增高等症状最终确诊为恶性婴儿型石骨症于4月龄时成功接受无关供者脐带血HSCT随诊6年生长发育良好。

展开>> 收起<<
可治性罕见病—石骨症.docx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