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内科学-癌病学习精要

2025-10-08 999+ 17.49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癌病
一、疾病概述
1. 定义:因脏腑组织异常增生,以肿块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为核心特
征,常伴疼痛、发热、乏力、纳差、消瘦(进行性加重)的恶性疾病。其本质是
“正气亏虚、癌毒内结”,病程长、预后差,易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
2. 西医范畴: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大肠癌、脑瘤、肾癌等),可结合具
体病变部位与中医“积聚”“噎膈”“乳岩”“肾岩”等病证互参。
二、历史沿革
时期 医家/著作 核心观点与贡献
先秦-汉 《黄帝内经》、张仲景
《金匮要略》
- 《内经》首次记载类似癌病的病证(如“肠
覃”“石瘕”“积聚”),提出病因与“营气
不通”“正气虚”“邪气胜”相关,描述晚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的危重表现; - 张仲
景创制鳖甲煎丸(软坚散结)、大黄䗪虫丸
(化瘀消癥)等方剂,至今用于癌病辅助治
疗。
东晋-唐 葛洪《肘后备急方》、孙
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 葛洪指出癌病(癥坚)“渐生易治、卒觉难
治”,伴“饮食减少、羸瘦”; - 孙思邈记载
“五瘿”“七瘤”的治疗,警示“肉瘤勿治,
治则杀人”,并提及外科手术割除瘤疾(中医
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宋-金元 东轩居士《卫济宝书》、
李东垣、朱丹溪
- 《卫济宝书》首次出现“癌”字(非专指恶
性,属痈疽五发之一); - 李东垣强调“胃气
为本”,为癌病后期护脾养胃提供理论依据;
- 朱丹溪提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高度
概括癌病“痰瘀互结”的核心病机。
清 王肯堂《证治准绳》、张
王清任
- 王肯堂提出积聚(癌病)治疗“、中、
三法”; - 张景提出“、消、散、
,强调期论治; - 王清任认为“结块者必
有形之血”,创制膈下逐瘀汤血化瘀消
积),用于内癌病。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素体内虚:先天禀赋耗伤高体衰→ 正气亏虚 脏腑 邪毒
留滞成癌。(《医宗必读》:“积之成,正气不后邪气之”)
2. 六淫邪毒: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毒、工业废气、放射 邪毒深伏→
生癌毒 气血紊乱
3.饮食失调腌炸烧烤辛辣海腥,或饮食过冷→ 损伤脾胃
湿浊毒内生 日久致癌。
4.内伤七情情志抑郁暴怒、思虑过 气机内生、血瘀阻滞→
瘀与癌毒互结。
(二)病机
1. 核心病机正气亏虚,癌毒内结(本虚标实,虚)。
¢本虚:气虚、血虚、虚、虚(中晚期出,因癌毒耗伤气血阴阳);
¢标实:气、痰、血瘀、湿浊、热毒(癌毒是核心病理因,与其他实
胶着)。
2. 病位:以病变脏腑为中心(如肺癌肺、肝癌肝),肝、脾、肾密切相关:
¢肝:疏泄失 气机郁滞、血瘀;
¢脾:失司→湿内生、气血生化不
¢肾:藏精足→ 正气亏虚、癌毒难
3.癌毒特性
¢隐匿性:早期无症状,发现时多属中晚期;
¢凶顽性:生长迅速、易转移(如肺癌转移至脑、肝癌转移至肺);
¢正性:耗伤气血阴阳导致进行性消瘦、脏腑衰竭
4.病程演变
¢早期:邪正虚不明标实);
¢中期:正气渐(虚);
¢晚期:正气衰竭(本虚为,伴残余癌毒)。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局部表现(与病变部位相关):
¢脑瘤:痛、呕吐障碍
¢肺癌:顽固干咳、痰中血、痛;
¢肝癌:右胁疼痛、黄腹胀
¢大肠癌: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血;
¢肾癌:痛、尿血。
2. 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乏力、纳差、不明因发热、血。
3.辅助检查
¢影像学CTMRIB 超(明、大);
¢:胃、肠管镜直视病变,组织活检);
¢病理学检查:病灶穿刺/手术活检确诊标准);
¢肿瘤标志物CEA(大肠癌)、AFP(肝癌)、CA125卵巢癌)等(辅助
)。
(二)鉴别诊断(与良性肿瘤对比)
鉴别要点 癌病(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特性 质、表边界
、进行性增大
地较软、表面光滑边界清
、生长缓慢
摘要:

癌病摘要癌病是因脏腑组织异常增生以肿块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等为特征伴疼痛、乏力等症状的恶性疾病本质为“正气亏虚、癌毒内结”病程长、预后差易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涵盖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先秦汉《黄帝内经》首次记载类似癌病病证张仲景创制鳖甲煎丸等方剂;东晋唐葛洪指出癌病特点孙思邈记载“五瘿”“七瘤”治疗;宋金元首次出现“癌”字朱丹溪提出“痰瘀互结”病机;明清王肯堂等提出分期论治方法。病因包括素体内虚、六淫邪毒、饮食失调、内伤七情。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内结病位以病变脏腑为中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癌毒具隐匿性、凶顽性、损正性。诊断包括局部和全身表现及辅助检查需与良性肿瘤鉴别。治疗上辨证要点包括辨病程分期、正虚类型、邪实类型。治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早期重攻轻补中期攻补兼施晚期重补轻攻。临证需中西医综合治疗辨病与辨证结合慎用“以毒攻毒”法顾护脾胃。预防要避邪毒、调饮食、畅情志、勤筛查;调护重心理、饮食、作息、用药。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预后较好晚期伴多器官转移等预后差。如名医验案以“化瘀消癥”攻邪、“黄精、薏苡仁”扶正有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控制肿瘤进展。

展开>> 收起<<
(本科)中医内科学-癌病学习精要.docx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8
客服
关注